只见乔恒发摇着折扇进来,他身后跟着两个伙计,“可算把吕掌柜盼来了,您这一到,咱们洋河卫可就热闹了。”
吕书林到洋河卫己经三天了,今儿个乔大掌柜终于露面了。
“乔东家,这里货可以先摆上。”
吕书林斟酌着词句,“不过招牌先不急着挂。商业联合会是方司令一手创办的,有些事还得请示过他才能定夺。”
他说这话时,眼睛一首盯着乔恒发。
这是他想了好几宿才拿定的主意。
乔恒发开出的条件确实诱人,但他吕书林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雏儿。
方明和乔恒发是郎舅关系,又是同泰祥的二少爷,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多着呢。
乔恒发私下找他,摆明了是要撬方明的墙角。
在这乱世做生意,一步走错就会万劫不复。
一旁的纪全昌笑容僵在脸上,乔恒发却哈哈大笑,“铺子既然送给吕掌柜了,自然随您处置。”
伙计们忙着往货架上摆货,吕书林却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等大同那边的仗打完,他得赶紧出关找方明讨个主意。
短短几天工夫,吕书林就接了五笔大单子,净赚五六千现大洋。
乔恒发为了拉拢他,可真是下了血本。
十月的洋河卫,正是晋商们最忙活的时候。
各家商号都在想方设法往关外倒腾粮食。
要说产粮,还得数江南和两湖。
往年太平时候,江南的米走铁路到北平,两湖的米经河南入陕晋二省。
如今可好,晋省南边土匪闹得凶,商路断了,铁路运力又有限,光是运粮这一项就够人喝一壶的。
进了十一月,天寒地冻的,眼瞅着就要下雪。
关里关外都在张罗着过冬的事。
洋河卫集市上依旧人声鼎沸。
各家商号的伙计忙得脚打后脑勺,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忽然集市口一阵骚动。
只见五六十个血头血脸的人连滚带爬地跑进来,哭爹喊娘的。
赶集的人连东西都不买了,呼啦一下全围上去看热闹。
要不说这爱看热闹的毛病,不管是蒙古人、罗斯人还是汉人,那都是一样一样的。
乔恒发正在柜上算账,一听这消息,手里的算盘啪嗒掉在地上。
他三步并作两步就往集市口跑。
到那一看,那些人正是八大商号派往绥远城的商队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