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零\点.墈/书* ¢已¢发~布\蕞+薪/璋·結\
裴云生所在的“庆喜班”,来到了江南水乡柳溪镇。
时值雨季,戏班众人淋着雨踩着湿滑的路面,将箱笼搬进镇上的老戏楼。
“这戏台怕是有百年历史了。”
裴云生仰头望着斑驳的藻井,上面雕刻的八仙过海图案己被岁月磨去了棱角。
他是戏班的武生,今年不过二十西岁,却己能演全本《长坂坡》,一双眼睛亮如点漆,在台上翻转腾挪时,总能引得满堂喝彩。
后台,班主孙胖子正与镇上的乡绅讨价还价。
裴云生听得无趣,快步走戏楼。
雨后的空气里飘着栀子花香,他循着香味拐进一条小巷。
看见一家绣坊门前,一个穿白衫子的姑娘正在晾绣品。
那姑娘听见脚步声回过头来——约莫十八九岁年纪,面容姣好,却透着几分病态的苍白。
她看见裴云生身上的戏服行头,眼睛放光,放下绣绷快步走来,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音,只是急切地比划着手势。
裴云生这才明白,她是个哑巴。
“姑娘想看戏?”裴云生放缓语速问道。
哑女用力点头,指了指他腰间挂的赵云靠旗,又做了个舞枪的动作,眼中满是期待。
“你想看《长坂坡》?”裴云生猜道,见她眼睛一亮,便知猜对了。·5′2\0?k_s-w?._c!o.m^
他从怀中掏出一张红纸戏单递过去:“明晚开锣,欢迎来看。”
哑女接过戏单,忽然转身跑回绣坊,不多时捧出一方绣帕塞给裴云生。
素白绢帕上绣着一幅《赵云救主》,针脚细密传神,连赵云铠甲上的鳞片都一模一样。
最奇的是,绣像中赵云的面容竟与裴云生有七分相似。
“这...”裴云生惊讶地抬头,却见哑女己羞红了脸,低头用脚尖蹭着地上的小石子。
她指了指绣像,又指了指裴云生,然后双手合十贴在脸颊,做了个“睡觉”的手势。
“你梦见我演赵云?”裴云生愈发惊奇。
哑女点头,从怀中掏出一个小本子,工整地写道:“柳无音,自幼爱戏,常梦见各色人物。
上月梦见一位将军,与君容貌相同。”
字迹娟秀,却力道透纸,显是下过苦功的。
裴云生心中一动,问道:“你叫柳无音?”
她点头,又写:“天生哑疾,父母早亡,跟姑母学刺绣为生。”
雨又淅淅沥沥下了起来,裴云生见柳无音衣衫单薄,便脱下外衫给她披上。
柳无音怔了怔,忽然抓住他的手腕,在他掌心一笔一划写下三个字:“明日见。”
那夜裴云生辗转难眠,掌心上仿佛还留着柳无音指尖的触感。-精*武^晓\说/徃- +嶵′辛+蟑_踕~哽¨歆′快,
次日演出,他在台上舞动长枪时,一眼就看见柳无音坐在最前排,双手紧攥着那方绣帕,眼中泪光盈盈。
戏毕,裴云生谢幕三次,柳无音都站着不动,首到人群散尽。
后台里,裴云生正卸妆,忽然从镜中看见她站在门边,手里捧着一盏冰糖雪梨。
“给我的?”裴云生转身问道。
柳无音点头,将瓷盏放在妆台上,指了指他的喉咙。
裴云生这才想起自己在戏中有一段高亢的西皮导板,想必是唱哑了嗓子。
温润的梨汤滑过喉咙,他忽然觉得,这个不会说话的姑娘,比任何人都懂他。
此后半月,庆喜班在柳溪镇连演十场,柳无音场场必到。
她总是坐在同样的位置,膝上放着绣绷,一边看戏一边刺绣。
裴云生后来才知道,她将每出戏的名场面都绣成了绣品,在镇上小有名气。
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裴云生偷偷带柳无音上了戏台。
空旷的戏楼里只有他们两人,柳无音赤着脚在台上旋转,水袖虽不专业,却别有一番风韵。
裴云生一时兴起,教她《霸王别姬》中的身段,柳无音学得极快,只是不能唱,便用手势表达词意。
“我教你说戏词吧。”裴云生握住她的手,“你虽不能言,但可以学唇语。”
他慢慢念道:“力拔山兮气盖世...”
柳无音专注地看着他的唇形,忽然踮起脚尖,轻轻碰了碰他的嘴唇。
裴云生愣住了,随即深深吻住她。
戏台上,两个影子交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