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官家看重,臣定不负所托,定当在秋闱上榜上有名。,d,a′w~e+n^x`u¨e~t_x¨t-.\c^o`m^”
李助没有丝毫迟疑,拱手行礼。
他既然效忠赵煦,认赵煦为主,自当舍弃道家身份,为赵煦的谋划所付出。
而且,他也清楚,他的强项不是武力,而是在于谋划,因此通过科举进入朝堂,反而更能帮助赵煦。
“先生之才,朕自当相信。”赵煦微笑道,“不过,距离秋闱还有几月,先生也需要一个身份。”
“明日苏师到来,朕会请苏师将先生纳入苏门,就是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臣自是求之不得。”李助面露惊喜,苏轼父子三人扬名大宋,在儒林中自成一派,苏轼父子三人,连同其门生,都被称为苏门。
他若是能入苏门,那是祖宗显灵,这道家身份,就可有可无了。
“既然如此,那就这样说定了。”赵煦笑道,“不过,在这之前,你需要先教会孤剑术才行。”
“官家有命,自当遵从。”李助笑着行礼。
随后,李助看向赵煦,正色道,“属下猜测,官家学剑,应是为了护身。”
“属下会两套剑术,一套为属下所创的金剑之术。”
“一套为双剑,乃师傅所授之顾应剑法。”
“顾应剑法,莫非是昭烈帝的双剑之术?”听到双剑剑术名字,周侗惊呼,面上带着震惊。~x`w′d+s*c-.?c?o¢m*
“周兄好见识,正是蜀汉昭烈帝刘玄德自创的顾应剑法。”李助微笑颔首。
狄咏等人齐齐露出震惊的神色。
“有趣,居然是刘备的剑法。”赵煦挑眉,也有些意外,他没想到李助居然会刘备独创的顾应剑法。
这顾应剑法是真正的实战剑法,也是历史上,有过明确记载的剑法。
刘备在汉末之时,可是凭着这套剑法多次纵横战场。
同时,赵煦也来了兴致,他的双臂或许不像《三国志》中记载刘备那般垂手下膝。
但他的双臂绝对不断,比普通人要长上一些,而且他很清楚,以后他也有七尺之躯,所以刘备这这套顾应剑法,或许很适合他。
“先生,这金剑之术,是先生独家剑术,因此朕还是学习这顾应剑法,以作护身之道。”想到这里,赵煦很是肯定的开口。
李助微笑道,“官家即使不说,属下也有意让官家学习顾应剑法。”
“这是为何?”狄咏好奇道,“先生一手金剑神出鬼没,天下无人不知先生金剑,为何先生不授官家自己最强之道。”
王升和周侗也好奇的看向李助。
赵煦若有所思,隐隐猜到了答案。/6`1,看¢书.网^ *无?错′内\容/
李助笑着解释道,“诸位,我这金剑之术,虽是我最强剑术,但却是走刺客一徒,我用以及诸位用都无伤大雅。”
“但官家是大宋帝王,岂能学此等刺客剑术。”
“官家要学剑,也应当学帝王剑术。”
“而这顾应剑法,乃是蜀汉昭烈帝刘玄德所创,这蜀汉虽建立时间不长,又偏安一隅,但刘玄德也是蜀汉的开国帝王,因此这顾应剑法,也算是帝王剑法。”
闻言,众人恍然大悟。
“既然如此,那宜早不宜迟,我们现在去练功房,你先教授朕这顾应剑法的套路。”赵煦也对李助这一套说辞,来了兴致,迅速起身对众人说道。
“是,官家。”
狄咏等人拱手行礼,狄咏三人更是兴致勃勃,他们也想见识见识李助所说的帝王剑法。
随后,众人走出书房,刘法三人见状,虽然不解,但并没有多问,跟在赵煦等人身后,一起去了练功房。
“顾应剑法,攻守兼备,强调“顾”(格挡)与“应”(反击)的结合,双剑协同作战,一攻一守,可根据敌人的攻击方向迅速做出反应,如敌上击则顾上而应下,下击则顾下而应上,左击则左顾而右应,右击则右顾而左应,前后击则随势顾应……”
很快,众人来到练功房,李助手持双剑,一边说着,一边舞动剑术。
李助动作不快,刻意放慢了速度。
李助舞动期间,赵煦按捺不住,双手跟着李助的变化而变化。
顾应剑法一共有三十六路,合天罡之术,招式简洁而不花哨,更适用于实战。
赵煦自从有了两世记忆后,记忆力十分强悍,慢慢的,在周侗等人震惊的目光中,李助只是舞动了两遍,赵煦就将顾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