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转,很快一个时辰过去,苏轼与赵煦的教学也已经完成,准确说,是苏轼主动停止了教学。/优?品′小¢说.网_ \更?新?最*全·
苏轼虽是儒家大儒,但也通晓各类书籍,在《韩非子》的见解上,并不弱。
而赵煦拥有有两世记忆,理解和记忆力非凡,其中一世更是帝王赵煦的全部记忆。
因此,与其说是苏轼教授,不如说是两人坐而论道。
“官家对权术的理解,臣已经没资格教授,还请官家恕罪。”苏轼行礼,态度恭敬,语气中满是惊叹。
在苏轼看来,赵煦对权术的理解,已经到了一个他难望其背的程度,他根本就教授不了赵煦权术。
“苏师自谦了,朕与苏师探讨,也是深有体会。”赵煦轻笑道,“朕看今日也学习得差不多了,苏师出宫还有要事要办,不如明天再学如何?”
“官家所言极是,臣确实该有正事要办。”苏轼点点头同意下来。
他不仅是赵煦的老师,还是朝廷的中书舍人,虽然这几天休沐,但他刚上任不久,还有诸多杂事要处理。
况且,还有赵煦交待他的事。
因此,赵煦一提及,他也就答应下来。
“苏师,那朕送你。”赵煦微笑,与苏轼一同起身。
结果他们一打开房门,房门外狄咏等人正守在房门外。′e/z`k.s\w′.+o′r_g\
牵着赵煦和苏轼出来,狄咏等人赶忙行礼道,“臣等拜见官家,见过苏大人。”
“免礼吧!”赵煦抬手微笑道。
赵煦抬眼望去,发现除却狄咏四人外,还多了三人。
这三人一人年长,两人年少。
年长者人逾中年,留着长髯,面容有些消瘦,穿着御龙直特有的甲衣。
但这人气质特殊,哪怕是穿着甲衣,依旧给人一种出尘的感觉。
两位年少者,一人浓眉大眼,虎背熊腰。
一人面白无须,剑眉星目,极为俊朗。
瞧着这三人,赵煦心头很快有了猜测,他指了指刘法和新来的两位年少之人,微笑道,“苏师,这三人以后与朕一同学习,当个伴读如何?”
闻言,刘法一愣,但很快脸色变得激动起来,紧张的看向苏轼,苏轼可是大宋有名的大儒,若是能跟着赵煦陪读,成为苏轼的半个门生,这份殊荣,可是千斤不换。
狄咏四人也是微微一愣,没想到赵煦会突然提及此事。
周侗一脸羡慕,王升一脸紧张,狄咏若有所思,跟着狄咏他们的中年人却是满脸微笑。
“官家既然开口,臣自当遵从。”苏轼沉默片刻,微笑着问道,“不过,三位都是将才,若是学习经义,难免可惜,本官尚通一些兵法,所以以后授课,就教授三位兵法,三位以为如何?”
“全凭苏学士做主。\c¢u?i~w_e·i^j+u!.^i`n~f?o~”刘法三人自然不会拒绝,齐声答应下来。
“官家,臣还有要事要处理,就先行告退,明日辰时,臣再过来授课。”敲定了三人的事,苏轼也没想多留,向赵煦行礼,准备离开。
“苏师还请自便。”赵煦微笑道。
“诸位,本官就先走一步了。”
苏轼点点头,而后对着狄咏抱拳行礼。
他不是傻子,狄咏等人一来,赵煦立马就安排了三人当作陪读,很明显就是在告诉他,这些人是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他自然也会客气一些,哪怕这些人都是武人。
“苏学士慢走。”狄咏等人受宠若惊,赶忙还礼,毕竟像苏轼这种级别的文人,平日里只有他们行礼的份,哪里会给他们行礼。
呵呵——
苏轼轻笑没有再停留,直接离开。
“你三人在外守候,其他人随朕进书房。”苏轼走后,赵煦指了指刘法和两位小年轻,丢下一句话,就直接回转书房。
狄咏、周侗、王升以及他们身边的中年人不敢怠慢,迅速跟着进了书房,狄咏顺带着将房门关上。
刘法三人则是分列书房两侧,在门外等着。
“这位,应该就是金剑先生李助吧?”
一进入书房,赵煦就笑咪咪的看向中年人,微笑着询问。
其实狄咏等人带来的三人的身份很好猜测。
门外的两位少年,虎背熊腰之人与王升有八分相似,赵煦只要眼睛没问题,就能看出来,那少年正是王升之子,王进。
那另外一位少年的身份自然就是杨家四郎,杨怀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