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堂”的仪式开始了。^我¨的+书~城+ ′追*蕞`芯\彰′截′
孔令德强撑着精神,在一众新科进士簇拥下,抵达了位于皇城深处、象征着帝国行政权力核心的中书省衙门。
衙署庄严厚重,门前守卫肃立。门生们先前的兴奋激动稍稍收敛,代之以面对帝国最高权力机构的敬畏与庄重。
“诸生噤声,整肃衣冠,随我入堂拜谒相公!”孔令德的声音清晰。他深吸一口气,整理好官袍,当先步入中书省那道象征着权力巅峰的门槛。
门外的青石街上,以新科状元卢彦明为首,身着崭新士子青襟的新科进士们己列队整齐,肃穆以待。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抑制不住的激动与庄重。“过堂”拜见宰相,标志着他们真正叩开了帝国的权力之门。
“起行。”孔令德声音沉稳,迈出府门,走向前方备好的官轿。
进士队伍紧随其后,穿过宽阔的天街,在长安百姓或敬畏、或羡慕的目光中,向着象征权力顶峰的皇城方向迤逦行去。
中书省内政事堂。
大唐实行群相制,中书令、侍中(门下省长官)、尚书左右仆射等,凡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头衔者,皆为宰相,共议国政。
此刻坐镇政事堂值房的,正是当朝最显赫的三位人臣,首先自然是谢道临的祖父谢相。-我^得¢书\城. !醉*新`章/结^庚¨薪`筷^
左侧是崔家当代家主,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比谢相略小几岁,气度雍容,举止洒脱中透着世家的矜持。
他嘴角常含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目光敏锐,仿佛能洞察人心,但锐利之处不露锋芒。
右侧是裴相,出身著姓河东裴氏,以才干著称,加尚书右仆射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年约五十许,面容刚毅,神情肃穆,目光沉静而专注,显示出勤于实务的作风。
他也是新帝用以制衡门阀的重要棋子,素以清介忠首闻于朝野。
政事堂内气氛肃穆。宰相们案头堆积着如山奏疏诏敕。谢相正执笔批阅一份关于河西粮秣转运的札子,崔相则与裴相低声讨论着几份举荐迁转的文书。
当值官员悄声禀报:“报——礼部侍郎孔令德率今科新进士,己在堂外候见。”
三位宰相放下手中的文书。
谢相目光落在崔相脸上,语气无波:“崔公、裴相,新苗来了。”他称呼崔相为崔公,显两人姻亲与世家同气连枝之谊。对裴度则以官职称呼,礼数周全又保持距离。
崔相笑意深了些,放下手中的文书:“今日堂前气象,当以观新秀为主。”他的目光也扫过裴相,意味难明。,求\书\帮? ^冕/废_岳~黩¢
裴相神情如常,只淡淡颔首:“职责所在,理当一见。”
“宣。”谢相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至堂外。
政事堂外宽阔的庭院。新科进士们在孔令德的率领下,按名次分班肃立。
厚重的堂门开启。
“诸进士觐见宰相——”引礼官唱喏。
进士们敛容正色,由状元卢彦明打头,步履沉稳地鱼贯而入,在离三位宰相座前约丈余的地方站定,垂手而立。
孔令德上前一步,立于进士班首侧前方,恭敬地向三位宰相行礼:“臣礼部侍郎孔令德,幸不辱命,典选事毕。今率本科新进士卢彦明以下若干人,请过中书省,拜见诸相国!”
(相国在隋唐时期是对宰相职位的尊称。)
新科状元卢彦明随即出列,向三位宰相深深躬身一揖,朗声道:
“新科进士卢彦明,率本科进士等,谨拜见诸相国!仰惟诸相,弼亮圣主,调和鼎鼐,总领机衡,乃国家栋梁,士林圭臬(圭臬:标准、典范)。
小子等不才,蒙圣主洪恩拔擢于草莽,得厕身天朝。然学浅识陋,惶恐难安,惟祈诸相国不弃愚钝,时时垂训,俾使恪守臣节,勉力王事,上不负君恩,下不负诸相提携!”
其余进士随卢彦明一同躬身行礼,齐声道:“惟祈诸相国不弃愚钝,垂训于后进!”
端坐的三位宰相并未起身还礼。这是他们身份的象征,也是对“过堂”礼内涵的确认——宰相代表中枢,接受国家新进人才的行礼,象征朝廷对新人才的接纳。
轮到宰相训示。崔相面上笑容亲和,率先开口,声音温润:
“状元郎谦辞了。诸生十年寒窗,一朝登科,才华人品自有公论。尔等既入朝廷,便当以天下为己任,以民生为至重。
立身处世,当持身以正,守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