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岁时宴 > 第59章 2020年 破壁之年

第59章 2020年 破壁之年

*c^o+m+”周师傅拿起一瓶翠绿色的粉末,“这是我自己提炼的纳米级铜绿,比传统的更精细。”

沈昭的眼睛亮了起来:“就是它!”

最后的希望

回到实验室时,己是凌晨。暴雨依旧未停,但实验室里却灯火通明。沈昭将铜绿粉末放入离心机,陈海则快速调整光刻机的参数。其他研究员被紧急召回,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结果。

当第一片晶圆从光刻机中取出时,沈昭的手微微颤抖。她将晶圆放入电子显微镜下,屏幕上的图像逐渐清晰——完美的蚀刻纹路,没有一丝裂纹。

“成功了……”陈海的声音有些哽咽。

沈昭长舒一口气,靠在椅背上。窗外的雨声渐渐小了,东方泛起一丝微光。她拿起那本《天工开物》,轻轻抚过封面。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技,在这一刻交汇。

“我们不需要ASML了。”她低声说道,“我们自己找到了答案。”

晨光微熹时,实验室的电话突然刺耳地响起。沈昭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项目总监急促的声音:"总部刚刚收到消息,ASML的技术封锁只是开始,美国商务部正在拟定更严苛的制裁名单......"

玻璃窗外,雨后的深圳笼罩在淡紫色的晨雾中。沈昭望着远处正在苏醒的城市天际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晶圆边缘。陈海走过来,递给她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怎么了?"

"他们要把我们逼上绝路。"沈昭将晶圆举向晨光,金属表面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证明这条路走得通。"

接下来的72小时,实验室变成了不夜城。周师傅带着他的古法配方加入了团队,年轻的研究员们将现代纳米技术与传统工艺反复磨合。第三天深夜,当第五批改良版铜绿溶液通过稳定性测试时,沈昭在实验记录本上郑重写下:"DAY3-0047号配方,蚀刻精度达5纳米。"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这己经接近国际最先进的3纳米制程。陈海突然大笑起来,笑声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回荡:"我们居然用明朝的方子,做出了比ASML更稳定的光刻胶!"

但危机接踵而至。一周后的项目评审会上,投资方代表戴着口罩坐在长桌另一端:"沈博士,你们的数据很漂亮,但量产可行性呢?周师傅的土法炼制,能满足月产十万片的需求吗?"

沈昭打开投影仪,画面切换到东莞郊外正在改建的厂房:"我们己经设计出自动化生产线,将古法工艺分解为十二道标准化工序......"她的声音突然被手机震动打断。屏幕上跳出一条加密信息:"注意安全,有不明人员正在调查你们的铜绿来源。"

会议结束后,沈昭独自站在科技园的空中连廊上。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与玻璃幕墙上"中国智造"的标语重叠在一起。她想起《天工开物》扉页上的那句话:"巧夺天工,乃通神明"。

手机再次震动,是周师傅发来的照片:第一批量产铜绿正在灌装,翠绿的液体在透明容器中流转,像极了青铜器上历经千年依然鲜艳的铜锈。老人附言说:"丫头,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比那些洋机器可靠多了。"

当晚的庆功宴上,沈昭悄悄离席。实验室里,她将一片完美蚀刻的晶圆放入真空盒,贴上标签:"DAY7-001,中国芯"。月光透过窗户,在盒子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宛如青铜器上神秘古老的纹路。

沈昭轻轻抚摸着真空盒,指尖传来金属特有的冰凉触感。窗外,深圳的夜色中闪烁着无数LED广告牌,那些跳动的光点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科技脉搏。她突然想起十年前刚入行时,导师说过的话:"芯片是现代工业的粮食,谁掌握了制程工艺,谁就握住了未来的钥匙。"

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陈海端着两杯香槟走了进来。"怎么躲在这里?大家都在找你。"他将其中一杯递给沈昭,"周师傅说想给你看个东西。"

研发中心的庭院里,周师傅正蹲在一台造型古朴的铜炉前。见到沈昭,老人神秘地招了招手:"丫头,来看看这个。"他掀开炉盖,里面沸腾的液体泛着奇异的蓝绿色光泽。"这是按《考工记》复原的'六七'配方,我加了点现代催化剂。"

就在这时,安保主管匆匆跑来:"沈博士,园区监控显示有可疑车辆在附近徘徊。"沈昭眼神一凛,立即拨通了技术保密处的电话。挂断后,她对周师傅说:"我们需要转移关键样品和配方。"

接下来的48小时里,团队进入了紧急状态。研发数据被分拆加密存储,核心工艺师被安排到不同安全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