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神探狄阁老 > 第8章 锁定方向 深入调查

第8章 锁定方向 深入调查

“沈府?”掌柜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恍然,“哦!相公说的是柳莺儿那丫头吧?”她叹了口气,语气带着惋惜,“莺儿那丫头啊,手是真巧!花鸟虫鱼,在她针下就跟活过来一样!她原先是在沈府大奶奶院里做针线的,不是我们坊里的人。不过……”掌柜的压低了声音,“沈老爷出事前没多久,府里就乱糟糟的。听说莺儿那丫头是犯了错,被管事狠狠责骂了一顿,后来就……就说是家里有急事,让她‘回乡’了。”

“‘回乡’?”曾泰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被刻意加重的词,“何时的事?她老家何处?”

“大概……一个多月前吧?具体日子记不清了。”掌柜的回忆道,“老家?好像是……洛阳东边偃师那边的?对,应该是偃师。唉,多好的手艺,可惜了。沈府那时候辞了不少人,都是‘急事’、‘回乡’,走得都挺匆忙的。”她摇摇头,显然对这种大户人家突然打发下人的事习以为常,却也暗含着一丝对柳莺儿遭遇的同情。

曾泰心中一动,柳莺儿,年龄、技艺特征(擅长花鸟)、离开沈府的方式(被责骂后匆忙“回乡”)、时间点(一个多月前,沈百万出事前夕),都与殓房内尸体和调查方向高度吻合!尤其那“匆忙”二字,更显蹊跷。

“多谢掌柜的告知。”曾泰记下关键信息,又随意挑选了几样丝线付了钱,便告辞出来。他没有立刻离开南城,而是继续在附近的茶摊、杂货铺、以及早起忙碌的更夫、挑夫之间,以闲谈的方式,旁敲侧击地打听沈府近期的动向,特别是关于下人变动的情况。

一个在街角晒太阳的老更夫,嘬着旱烟袋,听曾泰提起沈府,浑浊的眼睛里透出点市井小民的狡黠和了然:“沈府?嘿,树倒猢狲散喽!前阵子,尤其是沈老爷咽气前那几天,府里就跟开了锅似的!管家、管事们脸都黑得像锅底,动不动就打骂下人。我夜里打更路过后巷,好几次听到里面有丫头哭哭啼啼被撵出来的动静!说什么‘主家恩典,放你回乡’?呸!那架势,跟赶丧家狗差不多!好些个年轻丫头,哭得眼睛都肿了,拎着个小包袱,深更半夜就被赶出了后门,连个送的人都没有!造孽哟!”老更夫吐出一口浓烟,摇着头,“这高门大户的,心黑着呢!”

年轻女子,被责骂,深夜被匆忙赶出府,“回乡”……曾泰的心一点点沉下去。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与绣坊掌柜的话相互印证,勾勒出一幅沈府剧变前夕,大量年轻女仆被以各种理由、近乎粗暴地驱逐的画面。柳莺儿只是其中之一,而殓房里的两具无名女尸,极有可能就藏在这群被“恩典回乡”的可怜人之中!

西市胡商云集,充满了异域风情。香料、宝石、毛毯、奇异的乐器,色彩浓烈,声音嘈杂。李元芳高大的身影出现在“安氏彩帛行”门口。店主安禄山(同名,非历史人物)是个高鼻深目、留着浓密卷曲胡须的粟特商人,身材微胖,裹着色彩斑斓的锦袍,正用流利的汉话招呼着客人,笑容热情洋溢,眼神却透着商人的精明。

李元芳径首走到柜台前,没有多余的寒暄,首接将一小块深灰色的、边缘不规则的织物碎片放在了柜台上。正是他从沈府后巷现场提取到的杀手面罩残片。碎片质地坚韧,颜色深灰,织法极为特殊,细密的经纬线中似乎还夹杂着某种极细的动物绒毛。

“老板,看看这个。”李元芳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店内的嘈杂。

安禄山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小眼睛瞬间眯了起来,透出专业审视的光芒。他拿起碎片,没有立刻看,而是先放在鼻端深深嗅了一下,然后才凑到眼前,用粗短的手指仔细捻搓、拉伸,感受其韧性和纹理,又对着门口的光线查看其透光性和纤维走向。

“嘶……好东西啊!”安禄山眼中闪过一丝讶色和赞叹,“这位郎君,您这碎片……可不简单!这不是我们中原的织法,也不是波斯、大食那边的路数。”

“哦?那是?”李元芳追问。

“像是……更西边,过了葱岭,靠近大雪山(兴都库什山脉)那边,一个叫‘骨咄’的小国特有的手艺。”安禄山肯定地说,“他们那儿产一种高山野山羊,绒毛极细极韧,还带着天然的深灰色。当地人用这种绒,混合一种坚韧的野麻,用一种非常古老的‘交缠斜格法’织成布,专门用来做武士的面罩和头巾,轻便、坚韧、透气,还能在寒冷山地保暖。这种布,因为原料稀少,工艺复杂,产量极低,在我们这儿,可是价比黄金的稀罕物!一般商人根本弄不到,只有……”安禄山顿了顿,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只有那些常年在西域走动的,身份特殊的大商队,或者……嗯,某些有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