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段誉的奇幻生涯 > 第117章 遗恨西夏

第117章 遗恨西夏

,将女子眼角的泪痣照得刺目——那模样竟与记忆中乌云琪分毫不差,唯有眉间朱砂痣变成了西夏特有的花钿样式。

朱秋友指尖刚触到腰间剑柄,忽觉掌心一滞——烛火将少女的影子投在青砖地上,竟比记忆中乌云琪单薄三分。

他深吸口气,待心绪平定才拱手行礼:"夜色已深,姑娘若是为商队通关文书而来......"

"文书?"

少女摘下鎏金护甲,指甲轻叩茶盏,发出清脆声响,"朱大人在草原上纵马追狼时的胆识,怎到了兴庆府就只剩这般官样文章?"

她忽然倾身向前,鬓边银凤步摇扫过朱秋友手背,"我家主子听说故人到访,特命我来问一句——当年草原上没说完的话,朱大人可还记得?"

茶香混着龙脑香扑面而来,朱秋友后退半步撞翻绣墩。记忆如潮水漫过七年前的敖包,乌云琪塞给他的香囊里藏着半块羊脂玉,此刻正在他胸口发烫。

"姑娘认错人了。"

他握紧袖中玉佩,青瓷茶盏在案上轻颤,"在下只是寻常商贾,与贵国贵人并无瓜葛。"

少女突然咯咯笑出声,银铃随着颤动:"朱秋友果然是正人君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从广袖中抽出半幅绣帕,上面的并蒂莲绣工粗犷,正是蒙古人特有的针法,

"主子说了,明日巳时,承天寺塔顶的风,比草原的风还凉。"

话音未落,少女已旋身出门。朱秋友追到廊下,只见她的裙裾掠过月洞门,檐角铜铃与她腕间银铃遥相呼应,在夜空中织成细密的网,将整座行馆笼罩其中。

朱秋友将绣帕贴在胸口,掌心传来的粗粝触感与记忆中乌云琪的柔软罗帕全然不同,却偏偏刺痛了他最隐秘的角落。

烛火在纱帐上投下斑驳光影,恍惚间化作草原上跃动的篝火,那年她笑着将烤得焦黑的羊肉塞给他,指腹擦过他嘴角的油渍,温度仿佛还残留在皮肤上。

“明日巳时,承天寺塔顶......”少女的话在耳畔盘旋,惊起满室沉寂的尘埃。

他何尝不知那邀约背后藏着刀刃般的危险——李太后把持朝政,夏桓宗形同傀儡,此刻贸然相见,无论是与旧人重逢,还是卷入宫廷暗斗,都可能将商队拖入万劫不复之地。可绣帕上歪斜的并蒂莲,分明是乌云琪初学刺绣时的笨拙模样,那时她红着脸说要绣百朵莲花作嫁妆,针脚歪扭却满是欢喜。

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三更天的寒气顺着青砖缝渗入骨髓。朱秋友摊开地图,贺兰山的线条在烛光下化作狰狞的獠牙,仿佛在嘲笑他的优柔寡断。

若不去,七年前未送出的那句“等我接你”,恐怕要永远烂在心底;若去,不知会踩中怎样的陷阱,又该如何面对可能已面目全非的故人?

他将绣帕叠了又叠,塞进暗格最深处,却又在黎明前鬼使神差地取出,反复摩挲着边缘微微卷起的线头。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铜镜里映出他眼下浓重的青影,恍惚间竟分不清,那是岁月刻下的痕迹,还是年少时未说出口的遗憾,在心底结出的痂。

朱秋友在库房清点皮袄与火折时,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牛皮水囊上的铜扣。

晨光穿过雕花窗棂,在账本上投下细碎的金斑,却暖不透他心底翻涌的寒意。羊皮地图已被汗水洇湿边角,通往蒙古草原的隐秘路径在他脑中反复推演——绕行黑水城避开党项骑兵,雇佣吐蕃向导穿过巴丹吉林沙漠,每个细节都关乎商队百余人性命。

“大人,马料已备齐七成。”管事的声音惊得他浑身一颤。

朱秋友将算盘拨得噼啪作响,目光却落在案头那半幅绣帕上。乌云琪的面容与李太后垂帘听政的威严身影在眼前重叠,他忽然想起临行前段誉紧握他的手:“西夏若能结盟,蒙古铁骑便如断翼之鹰。”

正午的日头最烈时,他独自站在行馆最高处,望着远处承天寺的飞檐刺破云层。塔身鎏金在烈日下刺得人睁不开眼,恍惚间化作草原上晃眼的日光。此刻他却不得不将那些滚烫的记忆压进心底,如同将冰块裹进羊毛毡——越捂得严实,化得越无声无息。

夕阳给贺兰山镀上血色时,朱秋友将软剑藏进狐皮大氅。铜镜里的自己戴着得体的微笑,却掩不住眼底的决绝。

他轻抚过腰间象征大理使臣身份的玉牌,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若能用我一人的退路,换两国百姓的生路,便是赴刀山火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