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的老农打量了她一眼,咧嘴一笑,“姑娘要是买两斤,算你五文。”
杨柳正要掏钱,赵婷突然按住她的手:“太贵了!东街才卖两文半。”说着熟练地翻看菜叶,“而且您这豆角都起筋了,便宜点。”
最终,她们以四文钱两斤的价格成交。
“你懂的真多。”杨柳由衷地说。
赵婷不好意思地低头:“以前跟娘亲赶集学来的。”说着她的眼神暗了暗。
杨柳体贴地没有追问,转而挑起了茄子。
“做个豆角炖茄子吧。”杨柳回忆着食谱念叨,“再买点五花肉。”
回程的路上,杨柳看着篮子里新鲜的蔬菜和猪肉,忽然有些忐忑:“我照着食谱做,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您做的一定好吃。”赵婷毫不质疑地开口。
看时间差不多了,杨柳立刻钻进厨房,按照食谱的步骤开始忙碌。切菜时差点割到手,炒菜时油溅到了衣袖上,但她全神贯注,竟也渐渐找到了感觉。
当三道菜终于完成时,她自己尝了尝,意外地发现味道都还不错。
“赵婷,能不能去叫老陈他们……”杨柳正说着,突然想到这么多人,自己做的菜恐怕不够。
赵婷似乎看出了她的顾虑:“我们本来也要做饭的,我让他们把做好的菜端过来一起吃吧。”
正午的阳光透过柳枝,石桌上五道菜摆得满满当当,除了杨柳做的三道菜,老陈还让人从隔壁端来了红烧鱼和凉拌黄瓜。
老陈小心地尝了一口豆角炖茄子,眼睛顿时睁大了:“二少奶奶,您这真是第一次做?”
豆角炖得软烂却不失嚼劲,茄子吸饱了肉汁,入口即化。简单的家常菜,却透着说不出的温馨滋味。
“好吃!”年轻些的阿勇扒了一大口饭,含糊不清地夸赞,“比醉仙楼的还香!”
杨柳被夸得脸颊发烫,心里却想着:要是赵声砚在就好了。
夜幕降临,砚柳院的书房里亮起一盏昏黄的台灯。杨柳铺开信纸,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声砚:
今日我做了豆角炖茄子、青椒炒肉和蛋花汤。老陈他们都说好吃,但我最想听你评价。”
写到这里,她的笔尖顿了顿,眼前浮现出赵声砚吃饭时总是微微蹙眉的严肃模样。
要是他在,肯定会一本正经地挑剔“盐放多了”或者“火候不够”,但最后还是会默默吃完两碗饭。
杨柳笑着继续写道:
“我会尽快完成学业,等你尝到我更好的手艺。
想你。”
窗外,一轮新月悄悄爬上柳梢,明天还有课要上,毕业论文要写,组织的任务也要继续……
但此刻,她允许自己暂时沉溺在这温柔的思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