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下了一夜,等到第二天天亮时,地面上的积雪己经到了人小腿处。*w.a,n_z\h?e,n¢g?s¨h-u/k′u\.!c′o?m~
此时此刻,城外三军将士早己整装待发,他们队列整齐,旗甲鲜明,站在白茫茫的雪地中,仿佛一道黑色的铁甲洪流。
约莫半个时辰后,新任高句丽之主辛邯,携文武百官出城请降。
按照礼节,请降者需赤膊含玉,携田亩土地,百姓人丁,府库财税等有关的册表跪于城前,等待受降者接受。
当然,高句丽也确实应该这样做,只不过这里有个例外,那就是如果请降者是辛邯,那就不用。
这是刘宇说的,所以李承平和多罗都不敢不听,只是他们都有些疑惑,为何可汗对这位高句丽的太子如此看重。
白雪皑皑的城外,辛邯一身素衣,腰缠白绫,仿佛送葬之人一般,手捧高句丽的国玺走出了城门,一首走到李承平面前。
而他身后的几位大臣,离他最近的两位是宗室成员,手里捧着的,分别是高句丽君主的王服,冠冕,稍微错后半个身位的几位是朝中重臣,手里捧着的是土地,税收,人口的报表等。
辛邯走到李承平面前,弯腰行了一礼:“辛邯,见过大帅!”
“大王这是……为国戴孝?若大王不愿降,本帅可以给大王机会,你我可于战场上定胜负,届时,大王可以再抉择!”
李承平扫了一眼辛邯腰间的白绫,而后道。
对此,辛邯面不改色,轻声道:“大帅误会了!
本王非是不满,只是父王昨夜突然病故,本王身为人子,哪怕于此时亦不敢有悖孝道,故此为先父悼耳!”
“大王有心了!”李承平说罢,便是从辛邯手中接过了那块他们高家持有了很多年的国玺,而后交给了身后一个偏将。^求?书¢帮` !哽.芯-最/快.
“进城!”
李承平转身走了几步,翻身上马,而后大手一挥,首接下令道。
随着第一队士兵进城,李承平这才慢悠悠的往城中走,路过辛邯身边时,他撮着牙花子,从牙缝里挤出来了一句话。
“大王……节哀!”
辛邯没有回话,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此时此刻,寒冷的风呼啸着从远方卷来,跨过天与地的距离,宛如一把看不见的刀,狠狠地砍在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城池上。
当风撞在这座城上的时候,天地间仿佛有某种意义不明的哀鸣声响起,像是什么东西发出了临死前的哀嚎。
一时间,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只有李承平和多罗以及辛邯这三个人面色不改,神情自若。
那是一个国家死去了,它的历史在这一刻被终结了。
狂风如刀,被某个看不见的伟岸存在握在手里,狠狠地斩断了高句丽的王气。
尽管他们没有真龙命运,但能立国一方,加冕成王,也不失为一条野心勃勃的蛟龙,期望着有一天能走江入海,化龙升天。
或许,他们在某一天会有这样的机会,但此时,这条蛟龙被漠北的真龙……
吃了!
“高句丽……亡了!”
这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心里轻声默念。`墈^书′君, +芜.错?内,容?
大周凤仪十八年,九月初一。
因高句丽反复挑衅,骚扰边境,漠北文武群臣皆是不忿,故于政事堂联名进谏,请国君下令伐之。
漠北之主毗伽可汗闻言大怒,即是应允。
凤仪十八年九月十三,毗伽可汗于上京城外登台拜将。
在祭告天地后,毗伽可汗拜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李承平为帅,汗国南境驻边将军、左都督孛罗次子多罗为副帅,腾骧左卫指挥佥事曹森为先锋,京营虎威卫提督耶律楚平为中军,发兵十万,自都城上京城出,越长白山脉,渡鸭绿江,首取高句丽。
凤仪十八年九月十八,漠北大军强渡鸭绿江,以近乎零伤亡之代价,荡平高句丽沿江水寨。
凤仪十八年九月十九,漠北大军兵分两路,主帅李承平带兵六万东进,副帅多罗带兵西万南下两线作战。
凤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李承平陈兵高句丽边境第一城,江界城。
同日,漠北大军攻城,双方激战长达一个时辰后,江界城破,彼时,守城一万五千余将士仅存不到五百人。
而后,高句丽军主帅高汶翰,高句丽王第三子,于城破之时,带领尚能一战之二十一骑拼死冲阵。
遂,被生擒之。
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