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坐落在群山深处,名叫“青石村”,因村中遍布青灰色的石板路而得名。村子己有百年历史,房屋多是泥墙黑瓦,岁月在上面刻下斑驳的痕迹。村里人世代务农,日子过得清苦却平静。然而,自从三年前的那场大雨后,村子里开始流传起一个说法——每逢月圆之夜,就会有人听见哭声。
那哭声不似寻常的悲泣,而是低沉、悠长,仿佛从地底深处传出,又像是被风吹散的呜咽,断断续续,令人毛骨悚然。村里的老人说,那是“怨魂不散”,但具体是谁的怨魂,却没人说得清。
李二狗是村里出了名的胆大包天之人,三十出头,单身汉一个,平日里靠打猎和帮人干些杂活过日子。他不信鬼神,每次听村里人提起那哭声,总嗤之以鼻:“不过是风吹过山洞的声音,你们这些人啊,太迷信了。”可这话说得多了,难免有人不服气。
这天是农历十五,月亮挂在天上,又圆又亮,照得村子里的石板路泛着冷光。几个年轻人在村口的小酒肆里喝酒,聊着聊着就提到了那哭声。有人起了兴致,对李二狗说:“二狗,你不是不信鬼吗?今晚你敢不敢去村后的山坡上待一宿,听听那哭声到底是啥?”
李二狗喝得有点上头,拍着胸脯应了下来:“去就去!要是真有鬼,我还得请它喝两口酒呢!”众人哄笑,纷纷推着他出了门。
青石村后的山坡不高,但树木茂密,杂草丛生,平时少有人上去。坡顶有块平地,立着一块残破的石碑,碑上刻的字早就模糊不清,据说是几十年前村里人立的,用来镇邪。李二狗扛着一壶酒,拎着一盏油灯,哼着小调上了山坡。他找了块干净的石头坐下,把油灯放在旁边,仰头灌了一口酒,嘀咕道:“鬼不鬼的,老子倒要看看!”
夜渐渐深了,月光透过树梢洒在地上,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李二狗眯着眼,西周静得出奇,连虫鸣都听不见。他心里暗自嘀咕:“这地方还真有点邪门。”可嘴上还是硬气:“啥哭声啊,骗人的吧。”
就在这时,一阵低低的呜咽声飘了过来,像是一个女人在远处哭泣。李二狗猛地坐首了身子,酒意散了一半。他竖起耳朵仔细听,那声音时近时远,像是从坡下的某个地方传来。他站起身,拎起油灯,高声喊道:“谁在那儿装神弄鬼?出来!”
回应他的只有风声和那愈发清晰的哭声。李二狗皱着眉,壮着胆子朝声音的方向走去。走了几步,他发现哭声似乎是从坡底的一片乱石堆传来的。那地方他小时候常来玩,知道那儿什么也没有,只是一堆石头罢了。可今晚,那哭声却像是从石头底下钻出来的。
他举着油灯靠近,灯光晃动间,他隐约看见乱石堆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动——白乎乎的,像是一团影子。他揉了揉眼,以为自己看花了,可再定睛一看,那影子竟然慢慢凝聚成形,变成了一个女人的轮廓,长发披散,低着头,双肩微微抖动,像是在哭。
李二狗腿一软,差点没站稳。他咽了口唾沫,强撑着喊道:“你……你是人是鬼?别在这儿吓唬老子!”那影子没动,只是哭声更大了些,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悲凉。李二狗壮着胆子又往前走了两步,可就在这时,那影子猛地抬起头,露出一张惨白的脸——没有眼珠,只有两个黑洞洞的眼眶,正首勾勾地盯着他。
李二狗一声怪叫,转身就跑,油灯摔在地上,火光熄灭。他连滚带爬下了山坡,一路跑回村子,撞开自家门后钻进被窝,瑟瑟发抖。第二天一早,村里人见他脸色煞白,问他怎么回事,他支支吾吾地说了昨晚的遭遇。有人笑他胆小,有人却皱起眉,低声议论:“那地方……莫非真是她?”
“她是谁?”李二狗追问。
一个老汉叹了口气,讲起了村里的一个旧事。三十多年前,青石村有个叫翠兰的姑娘,长得俊俏,心地善良,可命不好。她十六岁那年,被父母许给了邻村一个有钱人家做妾。那男人是个酒鬼,脾气暴躁,翠兰嫁过去没多久就没了音讯。后来有人传回消息,说翠兰被那男人活活打死了,尸体扔在山里,连个坟都没立。
翠兰的爹娘哭天抢地,可那时候穷人家哪斗得过有钱人?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村里老人说,自那以后,每逢月圆夜,山坡上就会传来哭声,有人说是翠兰的魂魄不散,回村里找爹娘诉苦。可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习惯了,谁也不敢深究。
李二狗听完,头皮发麻:“那昨晚我看到的……是翠兰的鬼魂?”
老汉摇摇头:“谁知道呢?不过那地方确实邪乎,你以后少去。”
李二狗本想就此罢休,可那晚的景象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他总觉得那鬼魂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