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晋察冀小民兵 > 第11章 全城庙会(三)会宾楼交心

第11章 全城庙会(三)会宾楼交心

脸,就学着人家穿州过县的卖艺了。没脸见祖宗啊!”

赵大明一再提起的邓司令就是邓铁梅,一个真正的英雄。

刘铭把手绢递给赵大明:“大叔说的没错,总得先吃饱肚子才谈的上其它。”

之后的一个小时,主要就是刘铭、王刚提问,赵大明讲解怎么设埋伏、怎么撤退、怎么解决运输问题等战争细节中快速过去了。

在大家举起来喝最后一杯酒时,刘铭对赵大明说:“我家就在全城县西边的山里,我的身家比赵叔你老当年肯定是差多了。但我有点在家乡兴办实业,造福乡梓的想法,很缺人。我相信,敢打鬼子的人人品就差不到哪去。你们爷们商量下,如果同意,就到我那山旮旯里暂歇下马。多了不敢说,三五年,我保你们一副过的去的家业。有机会了,还想回东北,我绝不强留,会尽可能提供帮助。”

赵大明想了下,说:“多谢刘东家肯赏碗饭吃,能不能容我们爷仨商量一下?”

“不着急。我在跑一个保安队的手续。你们要是去,我也希望是以保安队的名义过去,这样麻烦最少。你们要是确定了过去,找我不容易,麻烦你们在王校长那留个话,留个地址。下次我来拿手续时再去找你们。要是有更好的去处,也不要不好意思。我再找别人。”

送走赵大明,刘铭抢着会了帐,两人都不急着回去,就在一楼找了个角落,让伙计上了壶茶。

刘铭向王刚举了下杯,小酌一口,“王校长,你知道吗,我在天津上中学时,我一个老师是陶行知先生的信徒,最爱做的就是和我们说陶先生的事。

教育是立国之本。

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至今我还能记起张先生当年背诵这几句时的神情。我一首认为我是要当老师,要教育救国,要将平民教育作为终身职业的。可惜后来连遭变故,未能成真。看到你们这些当老师的,我就莫名的羡慕。”

这半天时间,对面这个小伙子一再刷新着王刚的认识。开始以为就是一纯朴乡村青年,再后来以为是一热血青年,刚刚竟然从他身上看到了沧桑感。再有就是从始至终,无论是面对赵大明、张队长、王局长还是他王校长,他竟然都是平视。没有低看谁,也没有高看谁。这实在是少见。莫名的就把他当同龄人对待了。

“我就不拿家有半斗粮,不做孩子王之类敷衍你了。不过听听刚老赵说的东北情况,再看看华北目前的局势,我这老师当的也是惶惶不安哪。有时候也问自己,时局如此恶劣,我还在学校里安心教书,做的对还是不对?”

“王大哥你说到这了,我也不瞒你。我父亲是牺牲在长城抗战中的。子承父业,参军上战场为父报仇按说才是顺理成章的。但我没有。一是父亲临终强烈要求我不许参军,要为刘家开枝散叶。二是我实在不喜欢军队森严的等级。想活的自由点。还有就是这个政府,你懂。”

王刚会心一笑,举杯相邀。

刘铭抿了口,“不知道你怎么看,我坚信日本鬼子不会罢手,一定会打到我们这来。不想参军,但想为将来的抗日做点什么。

我父亲常说打仗打的是后勤,总是边说边摇头。我在父亲的军队中呆过一年,29军的后勤差到了你不敢想象。先不说咱们武器不如人,就应该有的枪、弹、粮、衣,没有一样是不缺的。这还是去年长城抗战打的最好的部队。

我实际是有点理解政府为什么不敢打,要退让拖延的。但两方对垒,你越退,越不敢拼命,对方越肆无忌惮。我非常看不上政府现在搞的愚民政策,你不让人民知道,一味暗箱操作,一是败人品,让人民不相信政府。二是没有给人民足够的准备时间。仗真打起来了,就只能硬抗了,你等于在放大无谓牺牲。”

王刚之前听到的说法都是怎么收回东北,如此言之凿凿的日本一定会打到保定来的说法还是第一次听到。“兄弟你怎么就那么确定日本人会打过来?日本那么一个小国,吃下东北,又刚拿下热河、察东、冀东,还不够吗?也不怕撑死?”

这是当时中国人的普遍认识。

小日本的概念在中国是深入人心的。

“很简单,东北来的太容易了。不知道王校长还是否记得十几年前的关东大地震?”

“怎么不记得。我们当时还捐款了呢。想想就憋气。”

这里提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