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粗糙。
在这个拥有未来科技的红警基地里,最基础的纸笔反而成了稀缺物资。
但战士们用最原始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没有纸,就用刀具削出一些薄木板代替。
没有笔,就用木片夹木炭,简单削制一番,一支崭新的炭笔便制作完成了。
杨不凡快速浏览着清单,三样物品引起了他的特别注意:
首先是十八人份的单日口粮——粗糙的高粱饼子和风干肉。
虽然简陋,却能解燃眉之急。
其次是那袋约二十五银元的钱财,既有铸造精美的袁大头,也有成色不一的碎银子。
最珍贵的当属十二匹完好的战马,这些牲口在民国初年堪比现代社会的越野车。
……
杨不凡的手指无意识地在银元袋上摩挲,最终取出一枚袁大头。
银币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壹圆"二字清晰可见。
他仔细端详着袁世凯的侧脸浮雕,却看不出这枚民国三年造的银币与后世仿品有何区别。
毕竟他前世只在古董摊上见过这些东西。
将银元袋放回原处,把木板交还给杨百川。
那枚银元在他指间翻转,发出悦耳的金属声。
杨不凡缓步走向审讯区,靴底碾过落叶的沙沙声,让俘虏们不约而同地绷紧了身体。
杨达海转身时,军靴在枯叶上碾出细碎的声响。
"指挥官!"
他的敬礼干脆利落,指节处还沾着审讯时留下的炭迹。
杨不凡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那群瑟缩的俘虏:
"都交代清楚了?"
"报告指挥官,核心情报己经掌握,但细节上..."
杨达海晃了晃手中的木板,上面密密麻麻的炭笔字迹有些己经晕开,
"这些人层级太低,知道的有限。"
“哦?”
杨不凡颇感兴趣道:
“说说看,他们大概都知道些什么?”
说着,示意杨达海跟他一起往杨百川那边走。
两人向清点区走去时,杨达海开始系统汇报。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确保只有指挥官能听清:
"第一,关于他们此行的目的。"
杨达海指向木板最上方的记录,
"这十八人来自太平岭马西爷匪帮,总人数近百,是方圆百里三大匪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