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续约谈判僵着呢!”
“对方坐地起价!我们一直在找替代方案,自己研发或者找国内供应商,但技术参数一直卡在吸油效率和稳定性上!”
“‘海龙三号’…对!就是它!国际公认的标杆!”
“如果星岛对咱们禁运或者限制,那逼着我们自己搞,反而是一条生路!”
“你有更详细的信息吗?成分?工艺方向?”
“具体成分王总没说,但他提到主要用在远洋船废油处理,吸油倍率高,稳定性好。”
“还抱怨国内没有好用的替代品,成本高。”我努力回忆着。
“够了!这些信息足够了!至少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知道对手是谁,知道标杆是谁,知道缺口在哪里!”陈师傅兴奋极了。
“我马上召集课题组的人!小林,你立大功了!真的!回头请你吃饭!大餐!”
电话被匆匆挂断。
我握着手机,刚才紧绷的神经才缓缓松弛下来。
立大功?不至于吧…只是把饭桌上听来的闲话,传给了真正需要的人。
第二天一早,我刚进办公室,张姐就进来了。
她像往常一样,目光扫视一圈,最后落在我身上,眼神似乎少了点平时的苛责。
“林晓阳,”她走到我桌前,“技术科的老陈,一大早跑我这来,把你夸得跟朵花似的。”
陈师傅这也太快了吧?
“说什么,”张姐模仿着陈师傅的语气。
“‘张主任!你们小林不得了!脑子灵光!耳朵尖!一顿饭给我们技术科挖了个金矿!吸附剂国产化有门儿了!’”
她顿了顿,上下打量着我,“行啊你,陪领导吃个饭,吃出功劳来了?本事不小。”
“张姐,我…我就是把听到的信息跟陈师傅说了下,没做什么…”
“没做什么?”张姐打断我,“知道什么信息有用,知道该告诉谁,这就叫本事!”
“比那些只知道埋头复印、连机器卡纸都搞不定的强一百倍!”她最后那句话,明显意有所指。
办公室里几个同事的头埋得更低了。
她转身走向自己的独立隔间。
走到门口,她停了一下,没回头,“下午…把技术科要的那份设备台账,优先处理了送过去。”
“好的,张姐!”我赶紧应声。
这算是…认可?虽然还是那副冷脸,但让我优先处理技术科的急件,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她刚才那番话,听起来感觉有些顺耳了?
我准备整理台账。嘴角却忍不住悄悄弯了起来。
原来,在钢铁巨兽的轰鸣里,在复印机的卡纸声中,在应酬饭局上,也能撞见改变方向的礁石,和意想不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