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苦。”
得授佛法?王莽心中一动,方才还在为了六难的死而感到悲伤,而如今.....“三苦大师所学什么本领?”“得传六难大师几分本事?”三苦只是微微一笑:“师父之功,佛参禅理,某不过是一沙弥而已,所学有师父十之三四。”十之三四?不太够用。这是王莽的第一反应,但随即他就笑着说道:“依照三苦大师这个年岁,十之三四已然了不得了。”“昔年,我曾受六难大师恩情,如今六难大师已经故去,不如由我向陛下推举三苦大师为这禅院之主?若能赐下些许金银,也能让三苦大师的日子好过些许。”三苦只是微微摇头:“佛曰苦修,王相不必如此挂心某。”他看似是略微犹豫,但却是在心中思索着他师父给他准备好的“台词”:“王相,师父在临终前还曾经说过,今上的帝岁看起来十分奇怪,约莫只有三年的样子。”“他特意让我告诉您,还需小心留意。” 王莽心中一惊,帝岁只有三年?看来,他的动作要快一些了!........顺承元年,冬。大雪落下之日,天子诏令。加王莽为安汉侯,赐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这是何等尊荣?这么说吧,即便是官渡公在今上这里都没有这样子的待遇。当然了,太祖高皇帝以及文帝曾经许诺过官渡公可以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也就是说,如今国朝上下,唯有官渡公与安汉侯有此等尊荣。可.....官渡公功勋卓著,有这样子的待遇人们都可以理解,你王莽算是什么东西?也敢享受这样的待遇?只是所有人都没有说话,他们在等待着陈氏的反应。依照他们来看,陈氏会十分生气,并且动怒的斥责王莽。但....陈氏却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就很让人奇怪了。............圃园陈渊微微一笑,送走了面前的客人,等到他再回来的时候,便看见陈况脸颊上带着些许调侃儿:“你啊,你瞧瞧,这是第几波人了?”陈况笑着问道:“只是一个赞拜不名而已,这群人就如此的激动,恨不得陈氏立刻斥责王莽,和王氏打起来一样。”“其心实在是太浅薄了,像是一弯澄净的湖水一样,一眼便能够看到底部的石头。”陈渊但笑:“他们总是觉着陈氏会因为别人的待遇而生气,总以为陈氏惦记着的是那么点东西——就像他们以为,王莽此时此刻的举动都不过是想要独揽超纲而已。”“可他们却不曾想到,王莽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篡汉啊!”他抬起头,望着天穹,轻声道:“我想,他的下一步行动应该很快就要来了。”“或许是针对梁王世子、也或许是针对梁王。”........陈渊所预料的,就像是看到了剧本一样的真切,王莽在获得了造反三件套——即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之后,并没有着手去获得造反的第四件、第五件套装,反而是开始鼓动皇帝,以皇帝的名义问责梁王。而问责梁王的目的也很简单——王莽想要集齐所谓的赤帝命格,从而获得真正的白帝命格。然则梁王呢?他并不接招。皇帝问责?他请罪。皇帝叱骂?他唾面自干。皇帝让他来京都?他说自已病的起不来了,顺带一块病的起不来了的还有梁王世子。此时的梁王百毒不侵。王莽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顺承二年,秋。大雨落下,似乎也在为了大汉哀悼。天子诏令:加赐王莽九锡,加封王莽为安汉公。这是大汉的第二个公爵之位——王莽的野心似乎昭然欲揭,而这个时候,朝臣们才反应过来另外一件事情——皇帝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没有露面?.........顺承三年。王莽的野心已经不再隐瞒了,而是直接暴露出来。皇帝一直在病榻上无法起身,但却有一道加封旨意出现——即,令安汉公王莽监国辅政。..........顺承三年,冬。大雪。王莽在宣告刘奭崩殂之后,火速宣扬刘奭留下来了一道禅让书——令他即位的禅让书。王莽....正式篡汉。他等不及了。次年,即为顺承四年,王莽登基,立国为“新”,为大新皇朝,改元....正统。是为,正统元年。正统元年,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