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堡垒的轮廓在2005年初冬灰蒙蒙的天空下,如同一个正在苏醒的钢铁巨人。?8\8`d,u^s_h*u+w+a`n\g~._c,o.m!经过连续数日的奋战,厂区内的丧尸和变异体威胁基本肃清,破损的围墙被粗糙却坚实的钢板和钢筋混凝土块层层加固,几个关键位置矗立起由废弃天车改造的简易瞭望塔,上面架设着召唤部队带来的88式通用机枪(QJY-88)和老张他们修复的53式重机枪,冰冷的枪口警惕地巡视着外围的荒野。
动力车间一号发电机组的轰鸣声,是堡垒新的脉搏。虽然老旧,但经过王磊技术小组的全力抢修和油路过滤,这台钢铁巨兽终于恢复了生机。柴油燃烧的独特气味混合着机油味,成为堡垒最令人心安的气息。电力顺着临时架设的粗电缆,流向堡垒的每一个角落:探照灯驱散了夜晚的黑暗,简易抽水机将深井的水源泵入储水罐,小弹药车间里,老式冲压机和装填设备在电力驱动下,发出有节奏的“哐当”声,一枚枚复装的7.62x39mm子弹正缓慢但稳定地产出。
厂区中央的空地上,那辆ZBD-04A步兵战车如同钢铁雕塑般静静伫立,履带碾过的痕迹清晰可见。车组成员在车长赵铁柱的带领下,正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日常维护保养。冰冷的装甲,狰狞的炮口,以及车体上那现代化的数码迷彩,与周围破败的工业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奇异地融为一体,成为堡垒无可争议的武力象征和定海神针。
堡垒内部,幸存者们脸上的麻木和绝望己被一种名为“希望”的光芒取代。在陆沉近乎军事化的高效管理下,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加固防御、收集整理物资、照料开辟出来的小块菜地、在技术小组指导下学习操作机器、进行基础的队列和武器训练。虽然食物依旧配给,住所简陋,但安全感和对未来的一丝憧憬,让这片末世中的孤岛充满了忙碌而有序的生机。
陆沉站在加固过的堡垒指挥室(原车间办公室改造)窗前,目光透过加装了防弹玻璃的窗口,落在厂区西面那条通往省道的公路上。他的伤势在召唤部队卫生员的精心护理下恢复得很快,胸口的隐痛被一种更强烈的扩张欲望所取代。
1776点功勋值,在兑换了04A步战车后,还剩下776点。这是一笔可观的储备。但陆沉的目标,早己超越了固守一隅。
“首长,” 林海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他手中拿着一份刚汇总的报告,“根据俘虏的‘血狼帮’残匪分开审讯的结果,相互印证,基本确认了情报。被打散的陆军侦察小队,最后一次被目击是在西北方向,距离我们大约十五公里,一个叫‘柳树沟’的废弃村庄附近。他们当时被一股规模不小的尸群追击,损失惨重,似乎还有伤员。至于军区前哨站的位置…” 林海顿了顿,指向地图上一个被红笔圈出的区域,“可能性最大的是这里——‘黑石峪’兵站。位于省道以北约三十公里,依托山体而建,易守难攻。以前是储备油料和弹药的二级站,有基本的防御工事。但具体情况未知,无法确认是否还在我军手中,或者被其他势力占据。”
陆沉的目光在地图上扫过,最后停留在“黑石峪”三个字上。三十公里,在末世意味着未知的险途。但风险和机遇并存。本土的军队力量,如果能争取过来,将是巨大的助力,也是了解这个平行世界本土格局的关键钥匙。
“柳树沟…” 陆沉吟忖着,“十五公里,在我们目前机动能力的辐射范围内。\幻~想`姬? _无~错^内?容!一支被打散、有伤员的侦察小队…价值很高。”
他转过身,眼神锐利:“林排长,周排长,准备一下。抽调一个精锐步兵班(9人),加强一挺QJY-201通用机枪,两名精确射手(QBU-191),一辆ZBD-04A步战车(车组5人),组成快速反应分队。我亲自带队。目标:柳树沟,搜寻并救援可能存在的本土陆军侦察小队。行动时间:今天下午两点。”
“首长!您亲自去?这…” 周锐面露担忧。陆沉的身份太过重要。
“无妨。步战车可以提供足够的防护和火力支援。我需要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做出判断。” 陆沉语气不容置疑,“堡垒由林排长全权负责防御,周排长协助。迫击炮排随时提供远程支援。在我们返回前,堡垒进入一级戒备状态!”
“是!” 林海和周锐齐声应命。
下午两点,寒风凛冽。
红星堡垒那扇被加固得如同闸门般的西侧大门缓缓开启。ZBD-04A步兵战车低沉有力的引擎轰鸣声率先传出,履带碾过布满碎石和冰碴的地面,沉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