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郑重了几分:“恩师,我看徐飞这孩子,不仅天资聪颖,心性也远超同龄人的沉稳。”
“再过半月,便是本县的童子试,依学生之见,何不让他去应试一番?”
钱大塾师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文清,你……你是说让徐飞去考童子试?”
“正是。”
“以徐飞方才所展现的才学与见识,通过初试,应当不成问题。”
徐飞眼前一亮。
他自然知道童子试是什么。
前几年,徐有德可没少以此勉励徐文彦。
童子试,乃是承天朝选拔人才的开端,虽是科举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级,却也是检验学子根基是否扎实的重要途径。
此试不限出身,凡我朝子民,未曾获取生员功名者皆可参加。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的粗浅理解、基础的诗赋格律以及书写字体的工整度。
也就是俗称的童生了。
门口。
钱二先生闻言,忍不住露出嫉妒之色。
一方面,是担忧徐飞若是真能做官,会因为自己的刁难报复自己。
二来……
为何大哥看好的弟子便是神童?
这徐飞,不过是伤仲永之流,日后必然泯然于众人!
钱大塾师看向林文清,带着一丝询问:“文清,徐飞这孩子……毕竟年岁尚幼,童子试虽然只是初阶,但对他而言,会不会……”
林文清微微一笑,带着几分胸有成竹:“恩师,我明白您的顾虑。”
“徐飞的确年幼,若是以寻常孩童论,自然是为时过早,但您也亲眼见到了,这孩子非同一般。”
“让他下场一试,一来可以磨砺心性,见识一番考场氛围;二来,即便不成,于他而言也并无损失,反而能让他知晓自身不足,日后学习更有方向。”
“若是侥幸通过,岂非一桩美谈?”
钱大塾师捋了捋胡须,缓缓点头。
林文清如今乃是举人,眼光见识远非他一个老秀才能比。
既然他如此看好徐飞,那定有其道理。
他教书育人多年,自然也看得出徐飞身上那股与年龄不符的沉静与灵气。
“文清言之有理。”
钱大塾师转向徐飞,目光温和了许多。
“徐飞啊,你如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想必己经烂熟于心。”
“《论语》、《孟子》也粗通大义。”
“但若要应试,这些还不够。”
“你还需多看些策论启蒙,以及历朝的蒙学读物,例如《幼学琼林》、《龙文鞭影》之类的,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些书,镇上的书铺应当都有售卖。”
“你若囊中羞涩,只管与老夫说,老夫这里尚有些许束脩余存,可供你购书之用。”
徐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钱大塾师平日里虽然严厉,但此刻的关怀却是实实在在的。
他连忙躬身行礼:“多谢先生厚爱!学生家中尚有余钱,不敢劳烦先生。”
他心里盘算着,家里供养大房一家子读书那么多年,大伯徐有德的书房里,这类启蒙读物肯定不会少。
就算没有,那家里都能给大房这么多钱,若是不给二房花,说不过去!
他就乐意割大房的肉。
再者,他也不愿平白受人恩惠,尤其是钱财方面。
若是开口向先生借钱,传出去倒显得自己家里供不起他读书似的,平白落了二房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