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点点头。
韩缜是高太后钦点,推出来和旧党打擂台的人,他现在可是高太后的乖宝宝,自然不会和高太后唱反调。
而且,韩缜这人虽然有些头脑,但在政绩上能力平平,在过往的经历中,有一个天大的把柄。
不出意外的话,韩缜应该拜相不了多久,就会被弹劾罢相。
因此,他又何必去与高太后唱反调。
“既如此,那两日后的朝会,就正式为韩卿拜相。”所有人同意,高太后很是满意的一锤定音。
“多谢太皇太后,臣一定尽心竭力,辅佐官家。”韩缜很是激动,躬身行礼。
“免礼吧!”高太后摆摆手,随后看向王珪,向王珪问道,“王卿,前日,你与煦儿定下师徒名分,不知需要几日才可进宫,教授煦儿经义?”
“回太皇太后,老臣近些时日,偶感风寒,恐免恶疾传染给官家,需等老臣痊愈后,恐怕才能进宫教授官家经义。”王珪心惊,他没想到高太后会提及此事。
但是,他现在重在安排家族子弟,哪里有时间进宫教授赵煦,所以他便以身体不适,想要推脱过去。
“既如此,那王卿好生修养,早日痊愈。”高太后瞧着王珪精神不佳,不像是在撒谎,也就没有过多强求。
“太皇太后,官家,臣不才,愿毛遂自荐,入宫教授官家经义。”章惇瞧着王珪推脱,顿时眼珠子一一转,果断开口,毛遂自荐。
“枢密院杂事繁多,本官又即将调离枢密院,章大人哪里还有闲暇教授官家。”高太后自是不愿,立马给韩缜使了个眼色,韩缜心领神会,果断开口反驳。
“韩卿所言甚是,枢密院即将变动正是事多之际,章卿哪里忙得过来。”高太后眼睛一亮,很是满意韩缜的理由,紧跟着附和。
“祖母,朕听闻中书舍人苏轼才学不凡,不知可否让他教授朕经义?”
赵煦也不想章惇教授他经义,在他的记忆中,章惇有能力,但思想也很是霸道,什么事都要和你较真。
因此,赵煦也不想章惇教授他经义,索性顺势将苏轼安排过来。
他准备趁着这个机会试试,这苏轼到底可不可用,能不能用。
“既然煦儿要求,那朕就给苏轼传旨。”听到是苏轼,高太后果断定了下来。
苏轼是大文豪,文采名满大宋。
最重要的是,在她的眼中,苏轼是反对王安石之人,是不折不扣的守旧派,由他教授赵煦,再好不过。
章惇无奈,若是换做他人,他或许还能争一争,但苏轼,在文学经义上,他是自愧不如。
其他人也没反驳,这件事就这样定下。
随后,高太后又交待了几句,众人纷纷离开。
同时,一卷圣旨也随之出了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