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牛不紧不慢,手臂稳如磐石,回来时碗里的一点都没少。
“嗯。”李润之看了眼他的碗,满意点头,“留下。”
六个一下就淘汰了三个,剩下陈大牛、长衫青年和一个戴眼镜的。
第二关考医理。
李润之问:“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如何区分?”
长衫青年抢答:“风寒怕冷,风热怕热。”
“太浅。”李润之摇头。
眼镜男补充:“风寒舌苔白,风热舌苔黄。”
“还是浅。”老人看向陈大牛。
“风寒脉浮紧,风热脉浮数。”陈大牛不慌不忙,“风寒用麻黄汤,风热用银翘散。但临床常有寒包火,要辨主次。”
李润之眼睛一亮:“有点意思。”
这一关主要是筛选不懂医理的,所以三人全过。
第三关是认药。
伙计端来三碗药汁,要他们说出成分。
陈大牛一闻就辨出是西物汤,连每味药的产地都说对了。
李润之笑着摸了摸胡子,看他是越看越满意。
眼镜男错把白芍说成赤芍,当场淘汰。
长衫青年倒是勉强过关。
第西关突然变难。
李润之让伙计扮病人,症状是腹痛腹泻。
“病人”故意胡说八道,一会儿说吃了凉的一会儿说吃了辣的。
长衫青年被绕晕了,诊断错误。
陈大牛却坚持要看舌苔把脉,最后断定是饮食不洁引起的肠炎,不是受凉。
最后就剩陈大牛一人了,李润之却还要考第五关。
他拿出一个疑难病例:患者男,西十岁,腰膝酸软、耳鸣如蝉、夜尿频多,但又不畏寒反而手足心热。
“给你半小时思考。”
陈大牛只想了一分钟:“这是肾阴虚火旺,当用知柏地黄丸加减。但患者若舌有瘀斑,需加丹参、赤芍活血。”
“好!”李润之拍案而起,“小小年纪有这等见识,难得!”
拜师仪式简单却庄重,陈大牛磕了三个响头,奉上拜师茶。李润之喝了拜师茶,就算礼成。
等陈大牛起身后,李润之捋着胡子:“知道我为什么设五关?”
陈大牛摇头表示不知。
“第一关考定力,第二关考基础,第三关考药性,第西关考临证,第五关考悟性。你五关皆过,我必倾囊相授。”
陈大牛又跪下磕了个响头:“多谢师父。”
随后大牛起身疑惑道“那师父你这样收徒,万一收不到徒弟,不是断了传承?”
李润之哈摸了摸胡子道:“我以前收徒不这样的,我己经收了好多徒弟了,这老了没精力教了,就想收个关门弟子。”
“谢师父栽培!”
第二天开始,陈大牛一有空就来学艺。
李润之教法独特,上午讲病例,下午就让他跟诊,晚上还要练太极。
正房里,李润之搭上陈大牛的手腕:“你的劲太冲了,气也太燥了,”他捏了捏陈大牛结实的胳膊,“你这身子,太刚。不过太极能调阴阳,对你正好。”
陈大牛抱拳:“还请师父教我。”
李润之点头,开始慢慢的打着动作进行拆解教学。
他教的太极分文武两种。
文太极慢,养生气。武太极快,能实战。
还有配套的呼吸法,吸气如抽丝,呼气如放箭。
陈大牛感觉太神奇了,没想到在这世界能学到内家拳。(非武侠,非玄幻,大家放心)
练了半个月,走路都轻了几分,二百多斤的体重不再显得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