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的模样,让康熙轻笑出声,随即说到了保瑞身边人手的事情。
“对了,保瑞进学前,需要将哈哈珠子和伴读的人选确定下来。”
“伴读人选需得从八旗子弟和高官之子中挑选。”
“可挑选西人,满军旗两人,蒙军旗一人,汉军旗或汉人官员子弟一人。”
“关于保瑞的伴读人选,爱妃母家可有想要推荐的子弟?”
这个问题来得突然,阿娜尔有些懵,但她谨慎答道。
“臣妾一时也想不到合适人选。”
“家里并没有和保瑞的同龄人,大弟弟刚成婚不久,弟妹都还未有身孕。”
“而臣妾最小的双胞胎弟弟,也比保瑞大了好几岁。”
“可否容臣妾去信家中,由家中长辈商议后,再回禀皇上?”
康熙点头,“可。”
阿娜尔继续说道:“皇上,哈哈珠子主要是照顾保瑞生活的,臣妾会提前安排好。”
“但保瑞的伴读涉及到前朝勋贵和官员。”
“对于前朝之事,臣妾也是一头雾水。”
“除了给家里去信,臣妾也不知道可以推荐哪些人选。”
“不过保瑞毕竟姓爱新觉罗,臣妾不愿意族中过多插手保瑞的事情。”
“而皇上既是保瑞的阿玛,又是爱新觉罗的族长,臣妾想着母家族中挑选出一位伴读人选,另外三位就由皇上做这个阿玛的安排吧。”
阿娜尔的明确了亲疏远近的回答,可谓是深得康熙心意。
既表明了乌雅氏一族的忠心,不会过多插手皇子的事情,又抬起了康熙是父亲又是皇帝的地位。
而且放心由康熙这个阿玛来安排的亲近之意,更是表示出对皇帝的信任。
虽然她不这么说,康熙也不会真让乌雅氏一族过多插手,皇阿哥的伴读人选,顶天也只会允许乌雅氏一族出两名伴读。
但她主动这么说,就让康熙心中很是满意了。
“行,那就按爱妃的想法来安排吧。”
“确定人选后,尽快将名单给朕。”
阿娜尔:“是。”
次日,阿娜尔就再次给宫外乌雅家递了信。
她在信末尾提了,若是家族中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从姻亲中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