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铁血大明:我,崇祯皇帝,只手补天裂 > 第36章 出访皇庄

第36章 出访皇庄

崇祯看着再次进入大殿的郭允厚和徐光启,顿时有点无语,两个大学士因为钱的问题吵了起来,还差点把户部尚书给吵哭,

崇祯看着郭允厚露出一抹怪笑,郭允厚也被崇祯的目光看得有一点不好意思,但是现在不是看笑话的时候,于是,崇祯开口对郭允厚说道:

“是朕欠考虑了,朕没想到户部这么困难。?h′u?l,i*a?n¢w^x,.\c?o_m+”

郭允厚抿抿嘴,也不说话,崇祯看到郭允厚这般模样,顿感有趣,户部尚书居然这般小孩子心性,还在闹别扭。

不得不开口安慰道:“朕现在就让内帑拿钱,但是你们要拿一个预算给朕看。”

徐光启看向一旁的郭允厚,无奈问道;“敢问陛下,预算是什么章程。”

崇祯摸了摸下巴,回答道:“预算就是你们把所需花的钱做个估计,什么地方要花钱,花多少钱,让朕心里有个底。”

徐光启点了点头,不在言语,但是旁边的郭允厚听完后好像是有所感悟,说道;

“启禀陛下,此法甚好,户部以后如用此法来进行理财,即可避免很多扯皮的事。”

崇祯看着郭允厚,暗道能做到户部尚书的果然不简单,虽然这个郭老头在开源上很没头脑,但在理财和节流上的敏感度很高,瞬间就能举一反三。.t?a-k/a`n*s*h?u~.?c′o.m′

崇祯点了点头,回答道:

“此法本来就是理财之法,各部整理好预算后,交由户部审核,合理的户部将钱交由各部自行管理,不够的自己想办法。”

郭允厚眼前一亮,瞬间就想到以后再也不用被各部催着拨款。

崇祯挥了挥手,说道:

“回去把预算报上来,朕来拿钱。推广土豆番薯事关重大,关乎大明的稳定,多用点心。”

郭允厚和徐光启行完礼后便缓缓退出大殿。

一转眼,已经到了九月下旬。

崇祯帝朱由检的身影出现在南郊皇庄的地头。他没有摆出皇帝巡视的偌大仪仗,只轻车简从,身边跟着提督东厂太监王承恩、几个贴身的侍卫,还有那位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早已在田间忙碌的徐光启。

刚一下车,蒸腾的泥土气息混合着青草与作物的味道扑面而来,皇庄原本荒废的边角地块,如今已被规划得井然有序,一块块大小不一的试验田被矮矮的土埂分隔开来。

临时雇佣的农夫挥汗如雨,翻土、浇水、除虫,几个被徐光启从顺天府衙门和通州乡下征召来的老农吏员,穿梭于各块田地之间,时而弯腰捏起一撮泥土捻着,时而凑近叶片仔细查看。_x,s+h!a¨n+j~u-e^./c¢o/m!

崇祯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被田垄间那一抹抹新绿抓住。番薯的藤蔓贴着松软的土面匍匐、延伸,像一条条小小的绿色溪流,部分藤蔓上,已经能看见零星的淡紫色或白色小花悄然绽放。

“陛下请看,”徐光启引着崇祯来到一块标记着“沙土勤浇区”的田地边,指着那片格外浓绿、藤蔓伸展也最长的区域,声音里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亢奋。

“此区土质疏松,按李把头从福建带来的经验稍作调整,加强浇水频次。不到一月,根部气生根活跃,显示其正在尽力吸收养分,为日后块根膨大储力。”

崇祯看着徐光启,这个徐光启不会是穿越者吧,搞得这么严谨,科学。

崇祯蹲下身来,亲手撩开几片肥厚的番薯叶,仔细观察藤蔓的走向和节点,小心翼翼地用一根细木棍扒开表层浅浅的土壤,露出下面埋种的一段藤茎——那里已经有细小的膨大迹象。

“好!”他低声赞了一句。

一个姓李的老农被唤到御前回话。他黝黑的脸上刻满风霜:

“小……小老儿参见皇上!回皇上话,小老儿在南方种过,开这花……用处不大还耗苗劲!徐老爷吩咐,要把花摘了!”

他有些紧张地比画着摘花的动作,“还有!薯藤也是宝贝!徐老爷让掐尖儿,说是这样下头的藤就能长壮,将来结薯多!”

“小老儿瞧着,这些天被掐了顶芽的藤,长得是更壮实了!藤上的根须扎得也快!”

不科学啊,徐光启是怎么懂顶端优势的原理的,他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徐光启。

“据臣的观察,不摘除顶芽的薯藤,旁边的枝叶生长得不太茂盛,这植物的枝叶是植物是否长得好的关键,如同人一样,长得太快,身体就不怎么壮实。”

崇祯听着徐光启的解释,虽然有点抽象,但是崇祯感觉徐光启已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