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里是什么商贾之道,明明是投机取巧。¨二\芭+墈¨书!王+ /最^鑫.漳,节+哽*新*筷\上不得台面,为君子所不齿。”冯疏影反驳起来。
“人的颜值很重要,属于第一印象,难道你不喜欢英俊潇洒的?”苏文道,“工坊也一样,能招好看的工人,就尽量别招丑的。”
“如果绣坊的女工全是年轻漂亮的,那么绣坊的名气会很快打响。”
“与此同时,绣坊的绣女们也会因此提高自己的身价。模样好,加上工钱高,给她们说媒的媒婆会踏破门槛,让她们有更大机会嫁如意郎君。”
“以后,能在绣坊做事,都会成为青荷县女人们的骄傲。”
“听你这么说倒是一件好事了?”冯疏影道。
“当然是好事了。”苏文语气一转,“不过,虽然告示上写着绣工的年龄要在15到38岁之间,品貌端正者优先,但很快他们就会放宽招工条件。”
“因为初期投入五万两银子的规模必定很大,如此大的生产规模,招工条件太严必定招不够人。”
“之后甚至还会考虑去招收乡村的妇女,或者周边州县的。”
“招收乡村妇女做工,普通百姓是不是就能赚到银子了?那些以前吃不起饭的百姓家庭,是不是就吃得起饭了?那些本该饿死的百姓,是不是就不用饿死了?”冯疏影的思维活络,很快就想到了这个很明显且关键的点。¨比-奇¨中*文\蛧^ ,醉¨鑫¢彰′劫`埂^辛,快/
“岂止。”苏文道,“县府有个大的工坊,会带动整个县府的商业。工人需要吃饭吧,包子铺饭庄会因此而生意好起来,她们要穿衣吧,成衣铺生意也会更加兴隆。总之一句话,整个青荷县,都会因工坊的存在而繁荣。”
“此外官府要收税,县府的税收也会增加。”
“既然开工坊有这么多好处,为何大家都说商贾不事生产,都看不起商贾呢?”冯疏影问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因为大家都看不到商贾的作用,更是把商业和工业混为一谈。”苏文给她解释,“所谓商业就是专门买卖东西的,而工业则是生产东西的。工业事生产,商业主买卖。二者相互依存,如果没有商业,工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会积压卖不出去。”
“生产月事巾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相关,就属于轻工业。而采矿、炼铁等属于重工业。”
“你说的这些,好深奥。*d?u/a.n_q¢i/n-g-s_i_.¨n`e¨t.”冯疏影瞪大眼睛,看着苏文,道。
“你以后就会慢慢明白的。”苏文道,“总之你只需要记住一件事情就行,冯家将生意做大,间接在为民谋福。”
“既赚到了银子,还为百姓谋福了?这不是一举两得吗。”冯疏影内心震撼。
“当然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发展工业利国利民。”苏文道,“冯家能投入五万两做成这笔大生意是你促成的,所以百姓们应该感谢你。”
“他们应该感谢你猜对,毕竟那物事是你发明的。”
“要不是你那么大方借我一箱子的金银,我也没本钱发明那物事。”
冯疏影不再说话,没想到自己的无意之举竟然帮到了这么多百姓,顿时觉得内心一阵满足,觉得自己把银子借给苏文真是明智之举。
当然起到最关键作用的还是苏文,自己只能算是他的辅佐。
……
果然,就在此时,裁缝铺里走出一个小厮。
将原来的告示撕下,贴上新的告示。
上面写着招收绣工,年龄不限,长相不限,只要会点针线的都招。当小厮念出来之后,妇女们一阵欢呼雀跃。
甚至感动的流下眼泪:
她们有机会当绣工了,就意味着马上有收入了。
原来窘迫的家庭会很快得到改善。
甚至一些原本应该饿死的人,不用再饿死了。以前有的家庭穷的连裤子都没得穿,闺女值得每天窝在家里,现在每个月有一两银子的工钱,还怕买不起裤子吗。
苏文理解她们的激动。
古代工商业不发达,招工的机会太少了,几年几十年没有招工的地方都很常见。
此时,裁缝铺老板黄西娘从里面走了出来,看到二人之后,立刻满面春光,向二人恭敬行礼,“苏公子,冯……大小姐。”
盯着冯疏影看了一会儿之后,立刻认出来她就是那日跟着苏文来的冯家大公子。
立刻明白了二人前日为何没有来赴宴,冯公子为什么反感绣女陪酒。
“黄掌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