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穿越寒门,我考科举逆袭 > 第21章 生意做成

第21章 生意做成

“另一部分交给那些行走书商,让他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去卖。*幻!想?姬/ +免^肺!跃^渎·”

“总之一句话,苏公子只需等着收银子就行了,其他一切事情,都交给本书坊来做。苏公子打算要价多少银子一本?”

“每本我收一两银子。”苏文想了想,道。

这并非是他乱说的价格,前世的唐朝就有‘千钱购一卷书’的记载。

也就是说一卷书就值一两银子。

古代的书籍,真不便宜。

“一本书你要收一两银子!?”还没等何如海开口,冯疏影就大叫起来,满脸不可思议,“首批刻印五百本,除去成本你净赚西百多两!而且还是什么都不做,躺着赚钱那种!”

“知识就是银子嘛。”苏文道。

“瞧你那副唯利是图的嘴脸。”冯疏影一脸鄙夷,“难怪商贾被称做贱业,人一旦参与了商贾之事,都变得奸诈了。”

“苏公子并没有狮子大开口,书籍就值这个价钱。”何如海替苏文解释起来,“《论语集注》都能卖一两银子一本,而《雷峰塔》必定要比《论语集注》更受欢迎。”

《雷峰塔》当然更受欢迎,苏文心道,《论语集注》就相当于古代的教辅,读书人是更乐意买教辅还是买小说?

更乐意买教辅?在学堂里还没枯燥够吗?

至于一两银子一本的小说普通人买不起,也舍不得买,那是肯定的。~s′l-x`s~w/.!c-o.m+不过,他本来就没打算把话本卖给穷人。

穷人压根儿就不是他的目标客户。

冯疏影不再说话,她连《论语集注》多少银子一本都不知道。

“苏公子收一两银子一本,书坊定价一千二百文一本。二百文就是书坊赚的。”何如海作为读书人,更看重自己读书人的身份而非商贾,所以他并不忌讳谈论利润。

“这是先生应该赚的。”苏文连连点头,“先生不但帮忙刻印,还负责全部售卖工作,赚二百文一本太少了。”

还真是厚道啊,忙前忙后、提供销售渠道,一本只赚200文。

不过苏文理解他的行为,毕竟他是读书人。

骨子里的清高、普遍瞧不起商贾的社会背景,让他拉不下脸来做一名奸商。

何如海只是淡淡一笑,没有说话。

“何先生当年的科举成绩应该非常不俗。”苏文道。

“唉!”何如海闻言立刻一声叹息,被问到了痛点,“当年我名落孙山,只差一名就中榜了,以至于到现在还是秀才。^1,7?n′o·v~e?l+.\c^o/m,”

“还真是可惜!”苏文替他惋惜。

“只要没有中榜,就算只差一名,几十年的寒窗苦读就……后来年龄大了,心也灰了意也懒了,便经营起了这家书坊。”何如海看了苏文一眼,觉得这年轻人还真不错,道,“经营书坊一是因为爱书,二是可以帮助更多的读书人。”

“先生高义!”苏文赞道,话题一转,“如果《雷峰塔》在青荷县受欢迎的话,将来还可以卖到周边县府甚至卖到州府,省府。先生到各地去买纸,可以顺便做一做这方面的工作。”

“这件事情,我当然会去做。”何如海点点头,“所以这是一笔大买卖,将来的前景很可观。”

他当然知道这笔生意可以做大,不止是在青荷县。而且能做大的几率很高。

一本书赚二百文,数量多了赚的银子也非常可观。

冯家作为当地大家族,需要有大量银子来维持。明德书坊将来赚了大钱,他在家族中的地位,也会相应提高。

提高在家族中的地位有什么用呢?如果将来冯家捐官,会优先考虑他。

“你们还要把书卖到州府、省府?”冯疏影瞪大了双眼,“一个县府就五百本,卖到州府、省府,得卖多少本,将来得赚多少银子?”

她是看过《雷峰塔的》,知道这话本的大卖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苏文和何如海闻言只是相视一笑,没有回答。

如果不出意外,他们两个都能赚大钱。

将来赚数千两,数万两都有可能。

不过苏文赚到的钱是自己的,而何如海赚的钱却不一定是他的了。

明德书坊赚的钱很少,那么钱是何如海的。如果赚的太多了,有几百两上千两上万两,那么钱就属于冯氏家族。

即使冯家是大家族、豪族,也不能无视千两万两银子。

也就是说,冯疏影给苏文赚钱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自己的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