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陛下担心上京百姓惊慌,所以特意高设祭台。命上京城的高僧们齐聚普济寺,以庄敏郡主为首,开坛祭天,诵经祈福,且命百姓们都去观礼呢,太后可要去瞧瞧?”
太后摆手:“哀家老胳膊老腿的,难伺候的很,何苦去凑热闹?反倒闹得你们人仰马翻,你们嘴上不说,心里可抱怨着呢。”
福宁陪笑:“太后说这话,可是要奴才的命呢?能伺候太后,是奴才们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哪敢抱怨呢?”
见太后兴致不高,福宁忙说些趣事逗她开心:“说来有趣,陛下诏谕一发,您猜怎么着?各家各府,登时鞭炮齐鸣。”
太后点头:“看来,皇帝此举,很得民心。”
福宁笑:“百姓们自然是崇敬陛下,只是这放鞭炮,却不为陛下。”
“哦?”太后来了兴趣。
“百姓们啊,纷纷开了祠堂大门,放鞭炮是为请出自己逝去的亲人。尤其是那横死的,病死的,年少早夭的,都纷纷抬了牌位,正往普济寺赶呢。”
太后坐首了身子,一脸惊讶:“这是为何?”
“百姓们说,此乃大祭,高僧满座,又是陛下下诏,实属百年难遇。虽说人逝去时己经超度,也年年祭祀,但在世的亲眷们难免担心。怕亲人在下头遭罪,又悔当初超度时经念得不够诚心,因此纷纷将牌位请出,借此大祭请大师们超度祈福。”福宁叹息:“只是活着的人尽一尽心吧。”
横死?年少早夭?在底下遭罪?太后神情大震,她的毓琇……
停灵这些时日,她一想起她可怜的女儿,心就痛得喘不上气,竟忘了该为她再超度一番的。
北狄的僧众,到底比不过大昭,赶明儿要召集上京城的高僧,来宫中为毓琇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