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想到此处,蔡瑁赶紧站出来,看着庞统亲切的说道:
“迪儿,你小时候也抱过我啊!”
一句话吸引了全场的目光。′E~Z/小-税_徃* _芜′错\内.容!
这王迪到底多大岁数,小时候居然抱过蔡瑁。
蔡瑁还没有反应过来,蒯越无语的看着蔡瑁:
“他小时候抱过你?”
“你是不是说反了?”
蔡瑁的脑子急速旋转。
草!
还真特么说反了!
蔡瑁十分不好意思笑着看向诸位:
“抱歉,抱歉,一时嘴快。”
“子启,你小时候,我也抱过你。”
庞统第一次感受到被人抢的滋味,一种优越感由内而外的往外迸发而出。
要知道当他是庞统的时候,这俩人不是没见过他。
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抱过他,要不是看在庞家的面子上,恐怕这两个人见都不见他。
庞统心里十分的爽,对徐坤的感激之情也由内而发。
坤坤谢谢你!
以后一定要守护最好的坤坤!
蒯越被蔡瑁这一手搞蒙了,但是他也没多想,毕竟他并不想抢在蔡瑁之前举荐王迪。
他现在跟蔡瑁是政治同盟,没必要因为这点小事把关系弄僵。′三¨叶′屋? -追_蕞+欣′章?截_
更重要的是,曹操己经许给他九卿之一的位置了,他的身份己经足够高了,没必要再做任何动作,让自己的位置爬的更高,再往上那可就是荀令君那几个人的位置了。
无论是能力还是曹操的信任程度,蒯越都知道自己爬不上那个位置。
蒯越突然话锋一转:
“子启,听闻你素有长颈鹿才子的美名,想来盛名之下无虚士,我在这考教考教你如何?”
蔡瑁听到蒯越开始干正事,赶紧回到座位,他也想知道眼前这位王迪,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庞统早就猜出蒯越出现在蔡瑁家宴的来意。
一定是蔡瑁想在举荐自己之前,考验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如果他的能力足够,蔡瑁也愿意为曹操举荐一位人才,如果他的能力不过,凭蔡瑁拿钱办事的性格,或许能帮他另寻出路,比如先安排到军中,冒领几次功劳,再走入朝堂。
但是庞统一来是等不及,二来是他真有学问。
只见他回到座位上正襟危坐,看着蒯越恭敬的说道:
“请世叔考一考我,我也好验证一下自己所学。”
蒯越严肃的问道: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求.书\帮′ \最′鑫*章·劫¢埂/辛_筷\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这句何解?”
这是论语里的一句话,作为大儒司马徽的弟子,庞统再熟悉不过了。
他语气十分自信的说道:
“孔子弟子子张问孔子:未来十代人以后得政策,我们现在能预知到吗?”
“孔子说:商朝的政策来自于夏朝,哪些改变了,哪些没改变,我们能够根据史料知道。”
“周朝的政策来自于商朝,哪些改变了,哪些没改变,我们也能够根据史料知道。”
“将来如果能有朝代继承周朝,按照前面的方法推论,能推出十代人之后的政策。”
蒯越又问道:
“那你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呢?”
庞统想了想,这个问题当初司马徽老师上课的时候,还真问过他们。
回答的最好的应该是子厚的答案,他凭借记忆拿出徐坤的答案:
“孔子是让我们用对照实验法,来证明社会问题。”
“夏商周都太遥远了,我拿我们大汉举例子,更生动一些。”
“我们大汉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算是完美继承了秦制,但是为什么秦二世而亡,大汉却西百年江山永固?”
“因为大汉没有继承秦严苛的刑罚,和不节制的使用民力。”
“没了这两点,我大汉的国祚便更久。”
众人听到庞统的话,纷纷觉得有道理,看来此人确实是个大才。
但是庞统并没有把徐坤的话全说出来,徐坤后面还有一句话:
“从这点政策的改变来看,后世的政策一定会更爱惜人民,更爱惜民力,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百姓们的支持。”
他当时觉得有道理,但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