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坤宁宫内。^我¨的+书~城+ ′追*蕞`芯\彰′截′
一场盛大的年夜饭正在此举行,朱元璋与马皇后端坐高位,左右环绕着各宫嫔妃,下方则是皇子们携王妃,以及公主、皇孙齐聚一堂。
“今夜是大年夜,合家团圆之时。”
朱元璋环视众人,脸上绽放出少见的笑意,“古语有云,家国天下,咱认为,家不稳固,何谈国家,更别提天下了。皇家若不安宁,整个朝廷也难太平。你们须谨记咱的教诲,时刻不忘君臣之义与兄弟之情。来,随咱共饮一杯团圆酒!”
他举杯一饮而尽,众人随之纷纷举杯畅饮。
“来,大家随意落座,今晚不必拘礼。”朱元璋挥手示意。
众人依言入座,却依然秩序井然。
皇子们依次排开,每人独占一席。
女眷们则列于后方,八人共围一桌。
太监与宫女们鱼贯而入,端上菜肴,虽非珍馐美味,却也丰盛可口。朱元璋与马皇后素来节俭,即便皇宫盛宴,也不铺张奢华。
“儿臣敬祝父皇龙体康泰,福寿绵长,国运昌盛,年年安宁。愿大明江山万世永存,皇室繁荣,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太子朱标起身举杯。
“哈哈,好,太子的祝福深得咱心!”朱元璋开怀大笑。
随后,宴席上的皇子们纷纷献上祝福。
“父皇在上,儿臣祝您福泽深厚,心想事成。愿大明政通人和,百姓安康,国家强盛,盛世永驻。”燕王朱棣恭敬拜道。
“儿臣祝父皇新春如意,身强体健。愿天下归心,西海安定,皇恩广布,惠及万民。”湘王朱柏叩首道。
“儿臣祝父皇福如东海,恩满天下。愿文武群臣忠心耿耿,天下俊杰尽归朝廷。”宁王朱权肃拜道。
朱元璋笑得合不拢嘴,满堂儿孙,大明永盛。
……
宴至中途。
朱元璋独自步入宫中祖祠,眼前是列祖列宗的牌位。
他燃起三炷香,向牌位深深一拜:“爹,您瞧见了吗?重八如今贵为天子,子孙绕膝。爹,您在天上保佑儿孙,保佑大明繁荣。”
拜毕,他将香插入炉中,长叹道:“爹,娘,若你们还在世,该多好。儿子如今有了出息,可你们却无福亲见。”
他在祠前低语许久,方才深吸口气,返回宴席。
回到席间,众人继续推杯换盏。
马皇后瞥见朱元璋腰间系着红绳,上面串着一枚铜钱,不由好奇:“重八,这铜钱是做什么用的?”
“哈哈,这是老天师送咱的压岁钱。”朱元璋得意地解下,晃了晃,“你说这老家伙是不是糊涂了,竟给咱发压岁钱。”
他一脸嘚瑟:“说起来,这还是咱头回收压岁钱。”
“瞧你那点出息!”马皇后嗔道,“如今该轮到你给孩子们发压岁钱了。~幻_想^姬` ¨罪\辛·漳¨洁,哽^芯~快,”
“发,咱当然发!”朱元璋兴高采烈,“早就备好了。”
他当即宣布,分发压岁钱。
这是朱氏年夜饭的重头戏,也让皇室感受到一丝民间团圆的温馨。
压岁钱发罢,众人归座。
吕氏朝儿子朱允炆递了个眼色,朱允炆心领神会。
“皇爷爷,皇奶奶。”
朱允炆向朱元璋与马皇后拜道:“近日孙儿随外公研读史书,对兴衰颇有感触,今特作诗一首,为年夜添彩。”
“好!”朱元璋满脸期待。
朱允炆略一思索,朗声吟道:
天下兴亡难预料,几度王侯化沧桑。
烽火连天悲歌起,山河残破泪满裳。
忠魂义魄犹存志,铁骑冰川入梦长。
何时一统归太平,人间正道是沧桑。
“妙哉!‘人间正道是沧桑’,此句尤佳。”朱元璋连连称赞,“你外公教得不赖,允炆,继续努力。”
朱允炆拜谢,满脸得意。
吕氏见儿子得皇帝褒奖,心中甚慰。
“雄英,你这做兄长的,也说说这一年都学了些什么?”朱元璋转向朱雄英问道。
众人目光齐聚朱雄英身上。
吕氏斜瞥一眼,似笑非笑,她知朱雄英自幼好动,不爱读书。
“皇爷爷,作诗有啥意思?”朱雄英摊手道,“哪个擅诗的皇帝有好结局?南唐李煜?忒娘们了。”
吕氏闻言,脸色骤沉,冷如冰霜。
朱允炆低头不语。
“哈哈,雄英说得痛快!”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