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在高温下迅速蒸发,薯粉块体积缩小,颜色变深,质地变得坚硬而多孔。当它被投入火焰中心时,虽然依旧冒烟,但燃烧得更加稳定、持久!产生的热量丝毫不亚于同等大小的木柴!
“成功了!”岩山举起一块燃烧的、由野薯制成的燃料块,橘红色的火焰映照着他狂喜的脸庞,“执火者指引我们找到了!地下的黄金!既是食物,又能当柴烧!”
整个部落沸腾了!绝望被狂喜取代!他们不仅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埋藏在地下的食物宝库(野薯田),更找到了解决燃料危机的关键——将富含淀粉的野薯烤干、粉碎、压制成块,就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燃料!
所有劳动力被立刻重新分配:
* **最强壮的猎手**:负责在岩爪棚屋下已探明的区域,以及顺着庞大根茎网络向四周扩展,大规模挖掘野薯。温暖融化的冻土大大降低了挖掘难度。
* **妇女、老人和伤势未愈的岩爪**:负责将挖出的野薯进行初加工——清洗泥土,剔除坏损部分。
* **草叶带领的医疗\/技术组**:负责关键步骤——将部分野薯切片或切块,利用地火龙火膛的余热和新建的简易烘烤架进行干燥;将干燥后的薯块用石磨或石臼粉碎成粗粉;将薯粉混合少量水(有时加入干草屑增加粘性),压制成大小适中的块状或饼状;最后将这些“薯饼”放在火边或利用地火龙余温彻底烘干。
安安负责收集烘烤过程中掉落的薯粉碎屑(这是极好的即食干粮),并照看月牙(幼狼对薯块毫无兴趣,但很喜欢围着烘烤的薯饼转悠)。
沟壑里瞬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充满生机的原始加工厂。野薯被源源不断地从温暖的地下“金矿”中挖掘出来,经过一系列处理,变成金黄色的干薯片(重要食物储备)、雪白的薯粉(便于储存和携带)以及深褐色的“薯饼燃料”。薯饼燃料被整齐地码放在干燥通风处,堆积成垛,成为部落对抗寒冬的新底气。
岩爪虽然无法参与重体力劳动,但他找到了新的价值。他凭借猎手对地形和土壤的敏锐观察力,躺在担架上指挥挖掘方向:“往左…那里的根茎更粗!下面肯定有大薯!”“小心!这里根网稀疏,下面是石头,别费力气!”他的指引大大提高了挖掘效率。
当第二十个绳结被打上时,部落的处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冰窖里塞满了处理好的干薯片和薯粉。每个棚屋旁都堆满了足够燃烧数日的薯饼燃料。地火龙得以再次全天候运行,温暖重新拥抱每一个人。食物的富足和燃料的保障,让族人们脸上洋溢着久违的、踏实而充满希望的笑容。他们不再仅仅是挣扎求生的猎人,更像是在经营一份丰厚家业的开拓者。
秦霄依旧沉睡。但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当薯饼燃料在地火龙中稳定燃烧、散发出一种独特(略带焦甜)气息时,他那只曾经指引挖掘的手,极其轻微地,弯曲了一下食指和中指,做了一个类似“捏取”的动作,仿佛在无意识中,品尝着这份由他指引而收获的、来自大地深处的甘甜与温暖。
冻土之下,并非只有死亡和严寒。执火者的智慧之光,穿透冰封,照亮了埋藏的生机——野薯田的现身,让部落真正实现了在凛冬中的“冻土掘金”。这不仅是一场食物的丰收,更是一次能源的革命,为部落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无比坚实的物质基础。绳结系统安静地记录着,部落的命运,正从生存线之下,稳健地向上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