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度左右,勉强达到生铁熔点),生铁杂质多,锻打去除杂质的过程又极其耗费人力和燃料,成品率低得可怜。十份矿石投入,最终能得到一份勉强可用的铁器就不错了。
“这就是我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最大的负担。” 屠石的声音在震耳欲聋的噪音中响起,带着自豪,也有一丝无奈,“一把好矛,需要三个最强壮的工匠,耗费五个日夜才能锻打出来。为了它,我们需要砍伐大片森林烧炭,需要勇士深入危险的矿坑采掘…但它的锋利,足以劈开最厚的野牛皮甲!让敌人胆寒!”
,!
石墨点了点头,心中飞速盘算。风语部落的冶铁技术,处于非常原始的块炼铁/生铁铸造阶段。优势是拥有稳定的铁器来源(尽管代价高昂),装备精锐部队形成局部优势。劣势是产量低、成本高、质量差(脆、易断、刃口易钝),难以大规模装备部队,也无法制造更复杂精密的武器和工具。
**战争的关键,或许就在于如何在这有限的技术条件下,挖掘出最大的潜力!**
他走到一座暂时停火的炉子旁,仔细观察炉壁的材质和结构。又拿起一块冷却的生铁锭,用手指敲击,听着那沉闷的声音,感受着其粗糙的质地。他的目光,最终落在那效率低下的兽皮鼓风机上。
“屠石队长,”石墨指着那巨大的皮囊和费力踩踏的壮汉,“这鼓风…太慢了。送入炉子的风不够多,也不够快。炉火不够旺,温度就上不去。温度不够高,矿石就融化不完全,杂质就多,出来的铁水就…不够好。”
屠石深以为然:“是啊!我们也知道!但…还能有什么办法?用更大的皮囊?需要更多的人力!我们的人手都用来打仗和打铁了,哪还有多余的人来鼓风?”
石墨脑海中闪过前世见过的水车、风箱,甚至简易的活塞式鼓风机结构。但在这个没有成熟木工机械和金属加工能力的时代,复制那些太不现实。他需要更简单、更直接、能立刻见效的改进!
他的目光在工坊内扫视,最终停留在角落一堆废弃的陶器碎片上。那是烧制失败或破损的陶罐、陶管。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火石般闪过!
“陶…陶管!” 石墨猛地一拍大腿,眼中爆发出精光,“屠石!立刻找你们手艺最好的陶匠来!我有办法改进鼓风!”
---
**冶铁区的改进风暴。**
风语部落的陶匠“老泥手”被紧急召来。这位双手布满老茧、眼神却依旧锐利的老工匠,听完石墨的想法,浑浊的眼睛里先是充满了难以置信,随即也亮了起来!
石墨的想法很简单,却直指核心痛点:
1. **多管送风:** 放弃单一、粗笨的兽皮囊直接对着炉底送风。.白\马_书-院_ !首+发*改为用多根(至少三到四根)内壁光滑、坚固耐热的**泥烧陶管**,从不同角度插入炉底风道区域。
2. **优化风囊:** 保留兽皮囊作为风源,但改进连接方式。不再用一根粗皮管连接,而是用一个木制的**分流箱**(内部中空,有多个出口),将兽皮囊压缩产生的气流,通过多根更细、更坚韧的兽皮管或肠衣管,分别连接到那几根插入炉底的陶管上!
3. **增加风压和流量:** 多管同时送风,相当于增加了送风面积和总风量!更细的管道在同等压力下,风速会更快!这能更有效地搅动炉内燃料,将空气送入更深、更热的区域,提高燃烧效率和炉温!
“这…这能行吗?” 老泥手激动地搓着手,“陶管…我们烧过更复杂的陶器!分流箱…木头好弄!皮管…硝制好的鹿肠衣足够坚韧!给我…给我两天!不!一天半!我就能弄出来!”
“好!立刻动手!” 石墨毫不犹豫。时间紧迫,必须争分夺秒!
冶铁区瞬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老泥手带着徒弟们疯狂地揉捏陶土,制作坚固、中空、内壁尽可能光滑的陶管模具,送入陶窑紧急烧制。木匠则根据石墨简单的草图,飞快地凿制出一个带有四个出口的木制分流箱。屠石亲自带人挑选最坚韧、弹性最好的硝制肠衣作为连接管。
整个过程中,石墨寸步不离。他亲自指导陶管内径的尺寸(不能太细以免堵塞,也不能太粗失去风速优势),指导分流箱内部流道的平滑过渡(减少气流阻力),指导连接处的密封(用湿泥和兽筋绳捆扎加固)。原始的智慧与现代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在这个烟火缭绕的工坊里,进行着奇妙的碰撞。
**一天半后。**
一座经过改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