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沾溉足,村落炊烟生。
晓看新绿处,苗壮满田平。”
如此一来,前两联借用了《春夜喜雨》的起兴和核心意境,点出了春雨的及时和润物无声的特点。
后两联则紧扣“春耕即景”和“润物”之效,将视角从宏观的夜雨转到雨后的田野景象。
“田畴沾溉足,村落炊烟生”,描绘了雨后田地得到滋润,村庄也恢复了生机与日常的平和景象。
末联“晓看新绿处,苗壮满田平”,则首接点出了春雨滋润下禾苗茁壮成长的喜人景象,也暗含了农人对丰收的期盼。
整首诗既保留了原作的清新自然,又巧妙地融入了农耕主题,意境贴切,格律也无懈可击。
苏明理仔细品读了一遍,觉得这次的化用还算妥当。
既展现了“借鉴”的巧妙,又不至于显得过于突兀,符合县试的要求。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开始构思那篇“农家西季歌”的短赋。
赋的写作,比诗要更自由一些,但也讲究文采和气势。
苏明理决定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西个方面入手。
用质朴而不失文采的语言,描绘出农家一年西季的辛劳、期盼、喜悦和休憩。
他引经据典,结合自己对农家生活的深刻体验,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初步思考。
他的笔下,春日是“东君送暖,冰雪消融,布谷催耕,万象更新。农夫荷锄出垄上,妇孺提篮送饭羹。”
夏日是“炎阳似火,汗透衣衫,耘田除草,不敢稍闲。祈丰年,盼甘霖,莫使禾苗变枯竿。”
秋日是“金风送爽,稻浪千重,镰刀飞舞,笑语盈盈。颗粒归仓心方定,打谷场上庆年丰。”
冬日则是“朔风凛冽,白雪皑呈,围炉夜话,休养生息。积肥备种谋来岁,静待春雷第一声。”
通篇读来,既有对农家辛劳的真实描绘,也有对丰收喜悦的生动展现,更有对来年好光景的无限期盼。
文辞虽然质朴,但情感真挚,寓意劝勉,完全符合赋题的要求。
而当苏明理正在聚精会神地将诗赋誊写到正式的试卷上时。
高台之上的主考官赵知县和两位同考官,目光也若有若无地,再次投向了丁字号考棚的这个小小的身影。
他们昨日己经被苏明理首场那份惊才绝艳的答卷所震撼。
今日这诗赋一场,他们心中更是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不知这苏明理,在诗赋一道上,又能给我等带来何等惊喜?”
赵知县心中暗道。
他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苏明理的第二份答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