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青云路,从科举开始 > 第161章 观政内阁

第161章 观政内阁

内阁与翰林院有极深的历史渊源,明初翰林院主要承担文化职能,如修史、编纂、起草诏书、参与经筵讲学等。

而文渊阁,最初是作为皇帝的私人藏书楼,翰林院官员便经常到文渊阁查阅藏书资料,为辅助进行史书编纂、典籍校勘等工作。

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制度,高度集权后,一人处理繁杂政务压力巨大,便设立殿阁大学士,如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作为顾问。

但此时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为正五品,主要是为皇帝提供咨询,很少参与决策。

太宗朱棣靖难即位后,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

七人在入值文渊阁时或此前均有在翰林院任职的经历,与翰林院有密切关联。

此七人有较为稳定的职掌,可参与讨论国家机密事务,内阁制度初具雏形,文渊阁为固定办公地点。

仁宣时期,内阁权力进一步扩大,大学士开始兼任六部尚书等职,地位逐渐尊崇。

内阁拥有票拟权,即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于奏章之上,供皇帝参考。皇帝决策时,多采纳内阁意见,内阁对国家政治日益重要。

到英宗正统年间,内阁制度基本定型,内阁有了较为完善的机构设置和运作程序。

首辅、次辅等官员职责明确,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权力中枢机构,与六部等机构相互协作又相互制衡,共同维系着大明朝政治运转。

非翰林不入内阁,也在此时形成定制,可以说内阁实脱胎于翰林院。

此时内阁之中除了几名大学士,吏目之外的辅助官员也均来自翰林院。

带李霁到文渊阁前,宫门太监悄然离去。

又由一名内阁中的杂吏为李霁引路,真正进入文渊阁。

李霁需先去拜见首辅申时行,哪怕座师许国也在内阁之中都得往后稍,这是规矩!

而且工作的时候要称职务,没有老师,关起门来再另当别论。

回京当日,在乾清宫中奏对时,李霁没有与许阁老步伐一致,关系有些许裂痕,须得好生修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