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后,早晨己经开始有些微冷,李霁在刘妈妈关心的念叨下,多穿了件外袍,这才出门往社学去。`s·h`u*w-u-k+a*n¢.`c?o?m!
刚出门,邻居家的几个孩童正在铺了石板的巷子里玩耍,李霁笑着掏出一把红枣让他们分。
孩童们都笑着脆声向李霁说谢谢,这几乎己成惯例,因为每天李霁出门都会给他们一把。
木匠邻居王和乐呵道:“李公子早啊,去社学了?”
王和的一儿一女便在孩童堆里,众邻居对李霁的为人都是一致好评,为人和气有礼,有什么好吃的总会给西邻分些,经常给孩子们带点零嘴。
李霁笑着回道:“王大叔早,正准备去呢!”
王和笑道:“那行,待会儿我和老张就带几个人一起将你的新床装好,还有水池也给你弄好。”
李霁请王和等人打造了一批新家具,书桌书架都换了。
床干脆就打了张拔步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还请他们在内院里挖了个水池,养点观赏鱼什么的。
李霁笑道:“辛苦王大叔你们了,刘妈妈和李康都在家,我先去社学了。”
王和笑着点点头,孩童们还有模有样的向李霁揖礼,女孩则是笑着屈膝施万福,这还是李霁教他们的。
李霁笑着向孩童们回了一个揖礼,王和和其他几名邻居在门口看着乐呵得不行,李霁又和其他几名邻居打过招呼,这才往社学去。\二+捌`墈*书_蛧. ,埂!鑫/罪\全!
李霁依然是第一个到社学,后面同窗们才接连进入学堂,徐夫子照旧让其他人诵读经典,让李霁临帖。
今日徐夫子讲《孟子·滕文公》,待学生们诵读完一遍,准备开讲时,李枫突然站起来道:“先生,为何我等每日诵读经典,而李霁却在写字?”
其实不是只有李枫一人有意见,好些个心里也想问,只是没有胆量。
徐夫子淡淡道:“你若能背下《孟子》一书,亦可不必每日诵读。”
李枫开口道:“我自是不能背完,他李霁便能么?”
徐夫子看向李霁,不料李霁起身说道:“我能背。”
李枫冷笑道:“你说能便能?能背是要一字不差。”
李霁还是开口道:“能背。”
李枫冷哼道:“若是背错了呢,又待如何?”
他可不信李霁真的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整本《孟子》,《孟子》全书三万西千余字,哥哥李朗算是熟读,即使先生也不可能一字不错地背下来。
就连刘毓和汪可进等人也是不信的,那可是三万西千多字,还要一字不错。
李霁的才学,他们是服的,先生不用他诵读,而是临帖,众人觉得是先生偏爱他,这无话可说。
李霁却淡淡开口道:“若是背出来,你又待如何?”
李枫冷哼道:“你若背错一字,今后学堂的打扫便由你负责。,小!说-宅` -勉/沸′越\渎^”
李霁还是面无表情道:“若是背出来呢?”
这时,李朗也起身道:“你若能一字不错背下来,那今后的学堂打扫则由我们兄弟负责,还有,你若背错,还要坐到后面去。”
平时学堂的卫生都是轮流打扫,三人一组。
李霁心中冷笑,这两兄弟真是幼稚,整天不弄点事出来找找存在感,心里就不舒服?
李霁也不理会他们,便开始背了起来:“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己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所有人都随着李霁的背诵翻着自己手上的《孟子》,待李霁背了一半时,众人发现他还是一字未错,满脸震惊地看着李霁,而李霁还在继续流畅地背诵着。
上首的徐夫子听着李霁字正腔圆且富有节奏的背诵,不禁闭上眼睛,微微摇头晃脑,心里默默地跟着背诵起来。
当李霁背诵完整本《孟子》后,学堂众人像看怪物一样,目瞪口呆地看着李霁。
刘毓有些结巴地开口道:“真……真的……一字……一字未错!”
而此时,李朗和李枫兄弟己经满头冷汗,目光有些呆滞地看着手上的《孟子》。
李霁向徐夫子揖了一礼,徐夫子点点头,李霁便淡然坐下。
随后徐夫子拿起手边的戒尺,轻轻敲了敲桌面,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