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差温声道:“衙差大哥,我己经写完,可以交卷,有劳。”
衙差微微一笑,接过李霁手中的文章。
心道这个刚才被知府大人夸奖的学子,不仅文采好,而且待人温和懂礼,日后定有大出息。
最后几名学生都在锣声响起前交了卷,第二场比试结束,接下来就是等待裁判阅读文章品评了。
萧良干突然想看看李霁的文章写得如何,毕竟有诗才未必就有文才,于是起身走到几名裁判处。
一名训导刚好看到李霁的文章,看得入神,竟不自觉得微微摇头晃脑,轻声读了起来,丝毫没发觉知府大人也在他身后看着李霁的文章。
府学训导读完一遍,赞叹道:“好文章!甚好!这一手字也写得极好!”
站在他身后的萧良干差不多跟抢似的,一把将文章拿到自己手上。
那名府学训导被吓了一跳,回过头看到是知府大人,心头又是一跳,急忙起身,差点就要下跪。
萧良干对他摆摆手,低头继续看起了李霁的文章。
在又读了一遍之后,萧良干高兴道:“好文章,引经据典,论据丰赡,要义尽显,可见学识之扎实,用词精准,简洁典雅,颇有古风,此文章若在府试,本府必取之。”
那名训导也小心开口道:“下官也认为此乃佳作。”
萧良干将文章递给还没看过的另外几名裁判,开口道:“你们且先看看。”
萧良干又看了一眼场下安静站着的李霁,眼中尽是赞赏。
萧良干与裁判们说话时声音不大,所以场下的学生听不清。
但是附近的一些官员都听了个七七八八,暗道是谁的文章,竟让知府大人给了如此高的评价,还必取之?
细心的几名官员顺着萧良干的视线看去,莫非又是他?
府学教授看完后,也不禁赞叹道:“确实好文章啊!刚才看学子陶崇道的文章觉得还不错,没想到李霁这篇更为出彩,当属十八人中最佳,这一手字,也颇见赵文敏公(赵孟頫)之风。”
几名训导纷纷点头,表示自己也认可,他们并非是因为知府大人的评价才这般认为。
确实是李霁文章的立意更高,用词更好,逻辑更紧密,甚至字也要比陶崇道的好,简首多方面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