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的硝烟尚未彻底从晋西北的群山中散尽,1940年的日历也即将翻过最后一页。¢w′o,d!e*s¨h^u-c′h¢e.n`g?._c?o?m′
盘龙峪的这个冬天,似乎比往年更加寒冷,朔风如同利刃般刮过山谷,卷起漫天雪粉。然而,深藏于山腹之中的兵工厂内,却燃烧着一股前所未有的火热激情。
年终总结大会和系统1.6版本的重大升级,如同两针强心剂,深深注入到莫兴华和整个盘龙峪兵工厂的血脉之中。
特别是系统解锁的【初级电力系统设计图纸库】和【简易工业机床图纸库】,以及【高级机械加工Lv1】的技能,让莫兴华看到了兵工厂摆脱纯粹手工作业,向着半机械化迈进的曙光。
“电力!机床!”这两个词,如同魔咒一般,在莫兴华的脑海中盘旋了无数个日夜。
他深知,没有稳定可靠的动力来源和能够进行精密加工的设备,仿制捷克式轻机枪,乃至研发更先进的武器,都将是镜花水月。
百团大战的胜利,固然鼓舞人心,但也让莫兴华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根据地与日寇在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
每一次从前线送回来的战报,每一次看到那些因缺乏有效火力支援而牺牲的战士名单,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他的心脏。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盘龙峪兵工厂必须尽快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1941年的元旦,悄然而至。
根据地条件艰苦,没有什么盛大的庆祝活动,但盘龙峪兵工厂却洋溢着一种别样的节日气氛。
伙房的师傅们想方设法弄到了一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杂粮和野菜,准备给工人们加餐。
而莫兴华,则将自己关在核心研发洞室里,对着画在粗糙草纸上的柴油发电机结构图和简易车床设计图,以及利用新获得的150贡献点从系统商城中兑换的几份关于【柴油机常见故障排除与维护(初级)】和【小型车床操作与保养(基础)】的资料,进行着废寝忘食的研究。¢小^税!C`M`S_ .蕪′错¨内~容-
“兴华,歇会儿吧,今天是元旦,好歹吃口热乎的。”苏婉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杂粮糊糊和两个黑乎乎的窝头走了进来,眼中带着一丝心疼。
这些日子,莫兴华几乎是连轴转,人明显消瘦了一圈,但眼睛里却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莫兴华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接过饭碗,感激地笑了笑:“婉儿,谢谢你。我没事,就是想到了一些关键的地方,得赶紧记下来。”他指着桌上一堆画满了各种符号和零件草图的纸张,“我们兵工厂,很快就能用上电了!”
苏婉闻言,眼中也露出了惊喜的神色:“真的?太好了!要是能有电灯,晚上加班就不用点那么多费油的煤油灯了,对大家的眼睛也好。”她深知,昏暗的照明条件,不仅影响生产效率,更容易造成工伤和产品质量问题。
“何止是电灯!”莫兴华扒拉了两口糊糊,兴奋地说道,“有了电,我们就能驱动机器!我们就能造出自己的车床、钻床!到时候,加工零件的精度和效率,都会有质的飞跃!捷克式,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元旦过后,莫兴华立即将兵工厂的技术骨干召集起来,宣布了新年后的第一个重点攻关项目——修复兵工厂早期搜集到的几台破旧不堪、早己被判定为“废铁”的小型日制柴油发电机。
这些发电机,大多是日军在战场上遗弃的探照灯发电机、电台备用发电机,功率极小,普遍在500瓦到1KW之间,而且损坏严重,缺胳膊少腿,几乎就是一堆锈蚀的零件。
“同志们,我知道这很难,这些玩意儿,比我们之前修汉阳造可复杂多了。”莫兴华指着地上那几堆“废铁”,“但是,系统……我是说,我从一些缴获的日军技术手册上,找到了一些修复和改造这些小型发电机的办法。只要我们能把它们修好,哪怕只能点亮几盏灯,驱动一台小砂轮机,对我们兵工厂来说,也是开天辟地的进步!”他巧妙地将系统知识的来源进行伪装。¨第¨一/看¨书!徃? \已?发,布.罪?薪.漳*結+
王大锤看着那堆烂铁,皱着眉头道:“莫师傅,这玩意儿比那洋枪可难伺候多了。光是这些个线圈、铁疙瘩,俺老汉就瞅不明白。”
李二牛和张嘎等年轻工人,则更多的是好奇和跃跃欲试。
他们对莫兴华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只要是莫师傅说能行,他们就相信一定能行。
修复工作,在莫兴华的亲自指导下,艰难地展开了。
首先是故障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