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群聊炸了!孙子日记万恶之源 > 第34章 燕云十六州意味着什么!

第34章 燕云十六州意味着什么!

朱棣的疑虑并未消散,他再次开口,带着一丝不确定。*9-5+x\i\a`o,s-h-u\o·.¢c-o\m~

“要不……朕还是传个太医来,替你仔细瞧瞧?”

朱高炽却是坚定地摇了摇头,拒绝了父皇的好意。

“父皇不必担忧,儿臣身子并无不适,只是不愿再看到如土木堡之变那般的惨剧,在我大明国土上重演。”

“此次若非有瞻坦运筹帷幄,以及父皇和太祖爷爷及时驰援。”

“恐怕那五十万浴血奋战的大明将士,便要尽数埋骨于茫茫草原,再难归乡了。”

“他们,也都是有家有室、有血有肉的生命啊。”

朱高煦在一旁听着大哥这番话,也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印象中的大哥,何时变得如此……感性且强硬了?

“大哥,你老实说,你这脑子……当真没出什么岔子?”

朱高炽无奈地看了二弟一眼:“哎呀,老二,你就放心吧,为兄我确定自己一切安好。”

“那你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啊?又是要改国策,又是感慨将士生命的。”

于是,朱高炽便将昨日与朱瞻坦那番深入交流的详情,向父皇和二弟娓娓道来。

从朱瞻坦的口中,朱高炽仿佛窥见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更加宏大也更加残酷的世界图景。

当朱棣听到朱瞻坦提出的某些惊世骇俗的观点时。

即便是他这位身经百战、心志坚毅的帝王,也不由得露出了几分惊讶之色。

“用周边藩属国的财富与资源,来反哺供养我大明一国?”

“倘若有不顺从者,便以雷霆之势,将其彻底击溃,乃至灭国?”

“好家伙!这小子……这小子的奇思妙想,当真是层出不穷,胆大包天啊!”

朱棣扪心自问,其实类似的念头,他也并非从未有过。

但终究是顾及到天朝上国的“颜面”与“道义”,未曾将其付诸实践。

想当年,强盛如大唐王朝,对那蕞尔小邦日本国,给予了多少无私的帮助与扶持?

可结果呢?

大唐的慷慨并未换来感恩,反而养出了日本国内那些时常袭扰大明东南沿海的倭寇。

如今想来,与其继续耗费国力去“帮助”那些不知感恩的附属国。

倒不如像瞻坦所言那般,首接将其纳入掌控,以雷霆手段进行奴役。

迫使其源源不断地为大明王朝输送利益。

朱高炽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父皇,儿臣以为,今后我大明之国策,当内外有别。”

“对内,继续推行各项改革措施,广施仁政,安抚民心。”

“而对外,则必须以强硬的兵锋作为后盾,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朱棣的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了一抹赞许的笑容。

然而,此时朱高煦却提出了一个尖锐的反驳意见。

“我说大哥,你这话说得倒是轻巧。”

“你口口声声说对内要施以仁政,那对外‘以战养战’所需的庞大粮草军需,又从何而来?”

“归根结底,不还是得加重百姓的赋税负担吗?”

朱高煦此言,确实点中了问题的要害。

供养一支庞大的常备军队,其开销极其巨大,而主要的财政来源,历来都是依靠向百姓征收的各项赋税。

若要长期维持对外征伐的“以战养战”模式,那么粮草和军饷的消耗必然激增。

在国家整体税收没有大幅提升的前提下,增加税额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但这又与“对内仁政”的初衷相悖。

朱高炽显然早己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从容不迫地回应道:“老二,你所虑之事,便需要考虑到我所提策略的第二个关键环节。”

“所谓‘以战养战’,并非仅仅依靠国内税收来支撑。”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攻下一座敌国城池之后。”

“应当就地利用城中所缴获的物资、财富来补给军队,而不必过多地去考虑当地百姓的民生福祉。”

“因为,他们并非我大明子民,我们自然也无需对他们施以所谓的‘仁爱’。”

朱高煦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即竟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这不正是他过去领兵打仗时,最喜欢干的事情吗?!

对于那些被俘的敌军或是反抗的城池。

朱高煦从来都是心狠手辣,毫不手软。

只不过,在过去那些年里,因为有父皇朱棣和大哥朱高炽的约束与压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