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恶毒前妻一撒娇,冷面兵哥拿命宠 > 第37章 这男人长到了自己的审美点上

第37章 这男人长到了自己的审美点上

椅坐到龙眼树下乘凉。

龙眼树下有两张长条石凳,但叶西西坐不惯,尤其是大着肚子,坐下的时候总想要靠着背才舒服。

往腰上塞了个靠枕,叶西西悠闲地晃着脚,目光看向外面。

这边山脚下除了宋家,就是不远处的牛棚和另外一件破宅子里住了人,很是冷清。

从院子里往外望去,抬眼便能望见山脚下那抹青灰色的飞檐。

那是青禾村的祠堂,在两百米外的缓坡上,屋脊中央的朝天吼瓷兽缺了只前爪,却仍昂着头望向东南方,釉色在晚霞里泛着光,像块被岁月侵蚀的老玉。

文革后扫除一切牛马蛇神封建迷信,祠堂不给祭祖了,便改成了知青点给从城里来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居住。

知青点往前一些就是宋砚洲的养父母家,薛家一大家子都住在那里。

那是宋砚洲从小长大的家,不过他14岁参军后,便很少回来,他从来没有属于自己的房间,晚上睡觉只能在客厅里打地铺。

只要他按时把每个月的工资汇回家,薛家人根本不理会他在外面吃苦或是受伤。

只要不死,能给钱就成。

在叶西西看来,薛家纯粹把宋砚洲当成工具人,从收养他开始,就不断地奴役他、剥削他。

他为这个家几乎付出了所有,幼年时拼命干活、照顾两个弟弟,入伍后有工资了却每个月都被掏空口袋。

而薛家人只是施舍了他一口残羹冷饭,却口口声声对他的养育之恩大过天。

上午收拾衣服时,叶西西以为自己打开了某个强迫症的衣柜,里面的衣服整整齐齐叠放,象极了一个个豆腐块。

果然是从军队里训练出来的。

数了一下,宋砚洲的衣服总共也就只有那么几件,大部分是军装,全都洗得发白,有的还打上了补丁。

昨天晚上送出去那个藏蓝色帆布小挎包,被他郑重其事挂在衣柜里。

反而是原主的衣服占了整整几乎四分之三空间,颜色鲜亮款式多样,很大部分都是裙子,几乎都是这年代最流行的的确良布料。

宋砚洲十分节俭,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对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昨天在国营饭店里,她一下子点了好几道菜,当时他那偷偷心疼钱的小表情藏都藏不住。

还有他跟在身后看自己在供销社里肆意大采购时,那种想劝又不敢劝的尤豫。

叶西西想到这里忍不住轻笑出声,腹中的两个小家伙仿佛也感受到这份愉悦,轻轻踢了她一下,象是在跟着起哄。

宋砚洲离开家后,提着饭菜找到宋家其馀三人干活的地里。

这两天,早稻插秧已经基本接近尾声,接下来一段时间就是进行田间管理的阶段,主要是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等工作,确保早稻生长良好。

宋振国和周淑兰被分配到水稻田,宋晓芸这段时间一直在割猪草,割完猪草就会跑过来帮父母的忙。

宋砚洲年轻力壮,这两天被分配去了山上挖沟渠的活。

青禾村坐落在群山怀抱之中,南、西、北稻田广袤,东边的向阳坡瓜田成片,都需要依赖水源滋养。

但无论是青河还是落霞沟都不适合引流灌溉农田。

青河与农田地势落差显著,若引水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泵站、挖深渠,成本高昂且维护复杂;

落霞沟虽近却水量微薄,旱季易干涸、雨季含沙量高,灌溉稳定性极差。

现在村里农作物的灌溉,无论是水稻田还是像种植在地势较高山坡上的玉米和小麦,所需要的灌溉用水,全部都是靠人力一担子一担子挑过来,费时又费力。

反观山上的溪水,可依托山势自流成渠,只要顺着地势挖出几条沟渠将溪水引进农田,便可极大降低了灌溉成本。

尽管山溪存在季节性水量波动、沟渠需定期修缮等问题,但因其就近村落,还可兼顾浣衣、磨面等生活须求,综合效益远超青河及支流。

宋振国和宋砚洲看到这种情况,经过实地考察后商量了一夜,和大队长提出了挖沟渠引流的建议,由大队长牵头向公社提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