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儿。”
说着,他把手里早就写好的地址推给朱琳琅。
可就这么一个动作,跟对好了的暗号一样,前后左右桌的同学都纷纷往朱琳琅的桌子上放了一张纸条。
“班长,我家地址,万一你啥时候去我们那,可千万要上门啊。”
“班长,我家近一些,一到五月,我家旁边山上的桑葚就熟了,如果你来,咱们一起去摘。”
“班长,你要是过年来,我们村里还分猪肉呢,来了请你吃猪肉,新杀的猪炖什么都特别香。”
“班长,我家不是农村的,没他们说的那些好吃的,不过我妈在鞋厂上班,你要买鞋啥的可以找我,她们有内部名额。”
朱琳琅把纸条一张一张的捋好,叠放到一起,足足有一小沓。
她数了数,正好是西十二张。
也就是现在留在培训班的人数。
纸条上写着每位同学的地址,有的还写了些感谢或者常联系的话。
就还……挺让人感动的。
“我的地址大家都知道,就住在咱们附近驻扎部队的家属大院里。”
“以后大家来了这边,可以来看我。”
“虽然咱们现在分开了,但友谊长在。”
“不管怎样,我祝大家未来可期!”
朱琳琅跟班里每个同学都相处的不错,虽然没有发展的特别好的,但也没有闹的特别僵的。
她佩服他们抓住机会,求学若渴一心向上的精神。
他们也佩服她悟性高、能力强、老师讲的一点就透。
总之是一群还不错的同学。
不过人生就是这样,有聚有散,且行且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