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 第17章 上山下乡、插队落户

第17章 上山下乡、插队落户

苗茁壮成长。/精*武^小-说^王? !追\醉\薪~彰\踕`累了就和沐抚司山民在田间地头席地而坐,喝口水唠唠家常,工作中有社交,社交中快速提升语言能力。唠家常自古以来是一种有效沟通且适用于各地区各阶层。一向低调为人的胶皮把善于经营朋友圈的本事带到了施州卫,没过几天就和沐抚老乡们打成了一片,由此探听到了丰富多彩的小道消息。比如沐抚土官老爷叫慕容端木字瑞汲,他本偏枝庶出不被待见,因上代慕容土官和容美司大打一仗,嫡系子孙全部阵亡,如此才有此大好事旁落在他身上。他是个好邻居,曾差人挨家挨户通告说新来的宋人是桅杆屯官家的亲戚务须以礼相待。老乡们背地里向胶皮数落这位慕容老爷为人促狭抠门又不善经营,搞得整个司城里没一条像样的街道没一家像样的店铺,整个沐抚司没一户有余粮的人家,且恶毒诅咒老头赶紧死,让长得跟花儿似的女公子慕容西兰上位了大伙儿才有好日子过。再比如沐抚司缺盐缺油尤其缺糖,新姑爷上门提罐蜂蜜包块蜂巢可顶彩礼!据说很多沐抚老乡从出生到进棺材一辈子没正经尝过甜味。

本地不产甘草甜菜,至于甘蔗,山民老农连见都没见过,在施州卫乡下,甜味来源只有蜂蜜。土家人不会养蜂,古时有勇者屡次尝试过,不是被野蜂蜇死就是赔钱赔死。当年容美司田氏祖上为给施州百姓带来甜蜜曾亲自试验养蜂,结果几年下来把家底败光,财政赤字严重到差点让容美司政府关门停摆。这是个叫人意想不到的旧闻故事,施州卫军力最甚、统治最严厉的容美田氏居然有过如此为人民谋利益的义举,真真想不到那恢弘大院里的旧主人曾经也是个萌新宝宝呢。

糖,施州卫第一大宗进口商品。此地糖价奇高,高到连中等人家都吃不起。

沐抚的泥腿子长舌妇们成天向胶皮唠叨糖的事目的性很强很明显,他们恨不得直截了当挑明:你家金山银山百万家资,舍点糖给我们吃如牛身上拔根毛。

这事怪怪的,谁告诉你们我家有金山银山了?乡亲们纷纷面露狡黠,告密说是端木老爷根据事实推理得出的被公认的准确信息:你等好汉攻取红苗巢穴所得八万官银分文不取悉数充公,若非坐拥几辈子吃喝不完的钱安肯如此仗义。

我晕!1800两银子到他慕容端木嘴里变成了八万两!

胶皮断然否认自家有钱,可人家断然不信,说整个施州卫都传开了,新来的梁山宋人常拿金子去桅杆屯兑银两,“穆女英雄,伙计们都说你家平台中空哩,里头藏了一整山的金子。是不是真的?”

“假的,假的,不能再假了!亲们若不信有空来我家做客,看看我家到底有没有金山。再说了,我们家还没定下来取名梁山呢!不信谣不传谣哈!”

穿越众里只有胶皮能够胜任此外交工作,这是由她的生活经历和特定外交群体所决定。双方首先就种地一事展开交流,聊得最多的也是农耕话题,其他人不懂农事,只有胶皮出身农家从小跟着父母下地干活,理论和实践双具备。而且女人学习语言能力天生要比男人强,假设泰森等也出身农村也懂农活,男人们照样做不到现在这个局面。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女人较感性,说话具有下沉、具体的特点,一聊便刹不住车。男人,特别是当过领导的男人说话概括性、结论性特点明显,三言两语结束,很容易把天聊死。

为了堵住传谣的嘴,善良的胶皮照办了,拿钱出来差他们中的几个老实人去施州城里买来麦芽糖、黄糖给大伙儿分了吃。老乡们也不白占这天大的便宜,劳作之余顺手伺候掉胶皮的试验田,如此也解放了男性穿越众唯恐被赶着下地的心病。更有回赠些山货特产,诸如板栗、核桃仁、茶叶这些最受穿越众欢迎。一口茶一口焦糖山核桃仁再来一口糖炒栗子,小日子美得很!吃完了不用客气,主料不值钱,问乡民们开口讨就是。如此你来我往开辟出延绵长达上千米的‘黄糖之路’,梁山(外界都这么叫了,这个时候也只能认下来)与沐抚之间以物易物的田间地头贸易红红火火。

璀璨的中医药文化告诉我们吃什么补什么。核桃仁形似人脑组织吃了补脑子,焦糖核桃仁是钳工的最爱,家中常备绝不断档。有一次他让相熟的沐抚老乡帮忙加工糖炒核桃仁,正好碰上老乡家补了又补的铁锅彻底报废,于是让人家来平台用自家的锅炒糖水。黄糖泡上热水,发现锅子底下一层厚厚的杂物渣渣,由此坐实了城里货栈的汉族黑心商家以次充好还敢卖巧价。

正直正义正气的钳工破口大骂施州城黄糖经销商,胶皮向他指出问题的关键:杂货铺老板仅仅是经销商并非生产商,源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