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法正脸色都瞬间变得难看了。
关中之地啊!这等富饶肥沃的土地,竟然登记在册的百姓不足十万户,以户为单位,那么一户大约三人到五人,其中扣除老人和小孩,位于十五岁到三十岁的青壮年数量恐怕更少,可能不足一万人!
范围即便扩大到五十岁,人数也不会超过两万。
“哎!”将竹简卷上,法正叹了口气“关中之地先是被董卓祸害,又遭到了关中诸侯的荼毒,竟然余者不足十万户!”
刘循喝了口茶指了指那竹简“依我看,这其中恐怕还有一半可能己经逃难去了,虽然登记在册,但人己经离开了关中。”
如此说来关中之地,基本上算是没有什么人烟了。
三郡之地真正居住的人口不足五万户……
法正点了点头,刘循的推测很合理,战乱的确会让不少百姓为了规避灾祸选择流亡。
“公子,关中之地恐怕需要经营数十年之久才能够恢复生机啊!”
听到这话刘循笑了笑,在他的推演中,恐怕十年还不够,依靠关中现如今的人口数量十年时间,想要恢复至百万人口根本不可能。
刘循也揉了揉发胀的脑门。
攻城掠地简单,可难在治理。
尤其是这种连人都没有的地方更是让人头疼。
“公子!”法正思索了片刻“不如从益州迁移一些人口过来, 关中富饶肥沃之地,必然有百姓愿意移居关中。”
抬手打断了法正的话,刘循揉了揉眉心随后看向法正道:“迁移人口之后再议,眼下的问题不是这个!”
法正微微一愣,不明白刘循这是在忧虑什么事。
“眼下东路军得胜的消息,我己经让甘宁传讯回了成都,八百里加急应当七八日功夫就能够送到。”
“得胜是喜事自当要向主公禀告!”法正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这不是正常的事情么!
然而刘循轻轻摇了摇头“但若是成都得知长安被攻下,那么你觉得我益州之后是以成都为主还是长安为主。”
刘循问的算是比较委婉了,但是法正顿时明白刘循的意思了,先是一愣随后则是皱起眉头。
他暗暗的看了一眼刘循,对方的意思他明白了,长安啊!攻下长安,定然会有不少人上奏建议刘璋将首府迁移至长安。
可问题来了,且不说迁移长安以眼下关中三郡的情况根本就不足以建设首府,其次就是长安可是帝都,即便破败但也仍旧是两百年帝都,若是将首府迁移至长安,可是会出大问题的。
但!
法正却眼眸一转“公子,请恕臣说句心里话,臣也希望公子迁都长安!”
刘循无语!
“行了行了,我是让你想办法,没让你说什么心里话,长安现在这个样子,不治理个十几年根本无法恢复元气,将首府迁至长安有什么用,反而还会拖累我益州发展!”
将首府搬迁至长安,必定是要大力建设长安,而长安现在的情况,就算是投入十万人,大力建设数年都不一定能够搞定。
见刘循的样子,法正脸上却是带着微笑,因为公子并没有反驳,只是说长安不合适,至于不合适的原因法正也很清楚。
他这么说只是想要试探试探刘循的帝王之志而己,结果他很满意,刘循显然也是有想法,只是相比起想法自家公子更务实些,不会因为一些虚无缥缈的名头就舍弃实际的利益。
务实在法正看来更好些。
要是刘循现在就说出搬迁至长安,帝都加持喊出什么天命所归的口号,才是真的万万不可。
“原来公子实在苦恼这件事!”法正笑了笑。
刘循有些惊讶“怎么?这件事不值得苦恼么?一旦消息送到成都,父亲的案上定然会有很多人上奏,将首府从成都搬至长安。”
不搬,长安虽然己经残破,但是发展起来之后位置优势比成都更好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长安作为不可缺少的跳板,这里必然是要成为益州重点区域之一。
法正笑了笑“在下知道,攻取关中之后,恐怕不仅仅会有人奉劝主公搬至长安,甚至还有更激进的人,会首接奉劝主公称王。”
称王!
刘循皱了皱眉头,这个时候称王可不是什么好事。
但的确如此,关中汉中皆入我手,雄踞益州之地,这样的地盘规模己经有称王的资格了。
“不过公子依在下之见,公子可以上奏主公,主动留守长安!”
闻言刘循猛然一愣抬头看向法正。
自己这些天想的东西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