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雷声在西安城上空沉闷地滚动,如同远古巨兽压抑的喘息,却撼不动碑林深处地宫的寂静。.g¨u`g_e?b.o?o·k?.,c_o?www. 自那扇沉重的青铜门开启,时光仿佛在此凝固。幽蓝的灯火在巨大的青铜灯树上无声燃烧,冷光流淌,映照着四只沉默的樟木巨箱,也映照着穹顶之上那幅与今日星空严丝合缝的古老星图。空气里沉淀了三百年的墨香与药气并未散去,反而愈发沉凝厚重,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历史的尘埃,沉甸甸地压在心上。
苏明远站在刻着“技艺”二字的樟木巨箱前,久久未动。那遒劲的古篆在幽蓝冷光下仿佛有生命般微微蠕动。前世,他身为庆朝状元,太学经史馆首席,与这“技艺”一道,终究隔了一层。工匠之术,奇技淫巧,在士大夫眼中,难登大雅之堂。可如今,他指尖悬停在冰冷的、布满尘埃的箱盖边缘,心头却涌动着前所未有的灼热与忐忑。这箱子里,会藏着庆朝怎样的奇思?又会如何颠覆他乃至整个现代世界的认知?
“明远?”林婉儿的声音自身侧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她站在“医典”箱前,目光同样复杂。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那冰冷的、混合着尘埃与金属锈蚀气息的空气刺入肺腑,带来一丝清醒。他双手用力,扣住箱盖边缘那深深的云雷纹浮雕,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箱盖沉重得超乎想象,仿佛与整个大地相连。他低喝一声,调动起全身的力量,臂膀肌肉贲张。
“嘎吱——吱呀——”
令人牙酸的木头摩擦声在空旷的地宫里骤然响起,刺破死寂,激起幽微的回响,如同沉睡巨兽被强行唤醒时骨骼发出的呻吟。沉重的箱盖终于被掀开一条缝隙,一股更为浓郁、复杂的气息猛地喷涌而出——是陈年松脂的清香,是青铜特有的微腥冷冽,更混杂着一股难以形容的、仿佛矿物深处才有的、深沉的土腥气。
箱盖彻底敞开。
没有预想中堆积如山的竹简、绢帛或木牍。
幽蓝的灯火探入箱内,照亮了箱底。
苏明远的心猛地一沉,随即又被巨大的疑惑攫住。他下意识地俯身,几乎将半个身子探了进去。
箱底,静静地躺着一套东西。其主体是一个造型极其古朴、厚重的青铜方盘,约莫一尺见方,边缘同样刻满了繁复神秘的云雷纹。方盘的中心,并非平整,而是凹陷下去,形成一个规整的圆形凹槽。凹槽之内,稳稳地嵌着一块拳头大小、通体漆黑的石头。那黑色如此纯粹,仿佛能吸走所有的光,幽蓝的灯火落在上面,竟泛不起一丝光泽,只有一种令人心悸的沉重与冰冷。
而在青铜方盘的四周,紧密地环绕着、嵌套着数十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青铜部件。它们有的细长如针,有的方正如印,有的弯曲如钩,有的则布满细密得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凹凸纹路。这些部件并非杂乱堆砌,而是以一种极其精妙、充满几何美感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彼此嵌套、咬合,构成一个复杂而有机的整体。每一个部件表面,都打磨得异常光滑,在幽光下流转着暗沉内敛的青铜光泽,透着一股跨越漫长时光依旧未曾磨灭的精密与匠心。求书帮 哽新醉快
青铜方盘靠近边缘的位置,四个更为古老、线条更加苍劲的古篆赫然在目:
文 明 之 核
这四个字,如同四道冰冷的雷霆,狠狠劈在苏明远的识海深处!前世太学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某个极其偏僻角落、语焉不详的记载碎片,骤然被点亮!
——“双生魂碑,阴阳相济……玄铁为引,纳万法精粹……此乃文明之核,薪火相传之种,非遇真魂,永世沉眠……”
玄铁!文明之核!
他猛地看向凹槽中心那块吸光的黑石!是了!这就是古籍中提及的、传说产自天外、能纳万法、通幽冥的“玄铁”!
“不是书……不是具体的工具……” 苏明远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难以置信的震颤,手指无意识地抚过冰凉的青铜盘边缘,指尖传来的金属寒意直透骨髓,“这……这是‘核’!文明的‘核’!” 他猛地抬头,看向同样震惊的林婉儿和一旁屏息凝神的岳承宗以及几位故宫研究员,“古人……他们把最核心的、无法言传只能身教的技艺精髓,用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铸进了这套模具,封入了这块玄铁!就像把种子封进最坚硬的壳,等待后世……用某种方法,激活它,让它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