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之分野,然其遣词造句、歌咏心声之时,亦往往于不自觉间,循此古律而行——”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跨越时空的奇妙连接深深印入肺腑,“盖因…此乃汉语之基因,血脉深处之回响!非人力可强求,亦非时光可尽泯!”
这番话,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练习室里炸开了锅。质疑、好奇、兴奋交织。小李瞪大了眼:“基因?苏老师,你是说我们写词自带‘古风buff’?”阿哲则反复看着自己的词,手指在桌上敲击着节奏,嘴里念念有词:“仄起…平收…卧槽?好像…真有点那个意思?”
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被点燃了。不再是抗拒的抱怨,而是一种带着探险意味的尝试。苏明远成了最忙碌的向导。学员们纷纷拿出自己的歌词片段,现代网络热词、生活俚语、甚至英文音译词,都试图塞进那套古老而精密的声律框架里。
“苏老师!‘996’算三个仄声吗?太狠了吧!”
“那‘躺平’呢?‘躺’是平还是仄?”
“‘奥利给’怎么标?这玩意儿古人没教过啊!”
“‘元宇宙’——仄仄平?好像可以?”
苏明远被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问题包围着,时而凝神思索,时而抚掌大笑。他需要调动自己对这个时代语言的全部理解,再将其“翻译”回他熟悉的声律体系。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奇妙的“古今融合”。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古人”,而是一个努力理解新世界、并试图用古老智慧为其赋能的探索者。
“此‘996’三字,急促压抑,皆作仄声,甚合其苦闷之意象!”他点头。
“‘躺平’二字,‘躺’可作平,稍显绵长无力,‘平’自是平声,有尘埃落定之感,妙!”
“‘奥利给’…取其音近,‘奥’仄,‘利’仄,‘给’…勉强作平,取其激励上扬之意?”
“‘元宇宙’——‘元’平,‘宇’仄,‘宙’仄…仄起,然收尾双仄,略显急促,或可调整?”
他的解答未必完全“学术正确”,却充满了实用主义的智慧和一种打通古今的豁达。学员们在他的引导下,笨拙却热情地尝试着。起初是生硬的拼凑,慢慢地,开始找到一点感觉。平仄不再仅仅是符号,而成了塑造语言节奏和情绪起伏的利器。
几天后的创作课上,成果初显。
阿哲第一个站到了前面。他依旧戴着鸭舌帽,但眼神里多了几分专注和尝试的兴奋。他清了清嗓子,一段融合了电子鼓点和古筝采样(这是苏明远强烈建议加入的“引子”)的伴奏响起。然后,他用一种介于rap和吟诵之间的独特腔调开口了:
(仄仄平平仄) 键盘侠 匿光,舌绽 毒 莲香 (平仄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 君子不器 藏锋芒?笑我太 张 狂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信息海 浮沉,真假 乱 麻纺 (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 知行合一 破虚妄,心镜 自 擦亮 (仄仄仄平平)!
当“键盘侠”三个字以清晰的仄仄平节奏蹦出,紧接着“君子不器”以平平仄仄平的庄重感落下时,全场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呼和掌声!那强烈的对比与内在节奏的统一,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古语的厚重哲思与现代词汇的犀利直白,在平仄搭建的桥梁上,竟然碰撞出令人头皮发麻的火花!
小李的作品则更生活化,写他作为实习生的酸甜:
(平平仄仄平) 早高峰 地铁,挤成 纸 片人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咖啡因 续命,方案 堆 成坟 (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 打工人 自嘲,梦里 有 星辰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陋室铭 在心,何须 羡 朱门 (平平平仄平)!
“打工人”的无奈自嘲与“陋室铭”的安贫乐道,通过声律的起伏转折,竟完美地融合成一种带着韧性的小人物自白。
一首首作品呈现出来。有的激昂,有的沉郁,有的诙谐。歌词里,“内卷”、“社恐”、“cp”、“yyds”等鲜活的时代符号,与“上善若水”、“格物致知”、“浮生若梦”、“高山流水”等沉淀千年的古语箴言,在平仄的律动中相遇、对话、甚至交锋。它们不再显得格格不入,而是在共同的汉语节奏基因里,找到了奇异的和谐与全新的表达张力。
苏明远站在教室后方,背靠着微凉的白墙。日光灯的光落在他脸上,一半明亮,一半隐在阴影里。他看着那些年轻的面孔因创作而发光,听着那些融合了古今的歌词在空气中震荡,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