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我来现代当明星 > 第19章 晨钟暮鼓里的少年志

第19章 晨钟暮鼓里的少年志

个油纸包:“刚出炉的糖油饼,你们组今天太棒了!” 他接过油饼,咬了一口,忽觉这甜腻的滋味与记忆中的太学饼十分相似。“张师傅,” 他忽然开口,“明日能否再借些古籍道具?吾想在下次舞台上,演一演‘程门立雪’。”

手机提示音响起,林婉儿发来消息:“公子今日之舞,婉儿在片场听得热血沸腾,竟想弃了古装,改演‘现代女君子’。” 附了张自拍,她穿着牛仔外套,却在领口别着苏明远送的青铜纹领针。他望着照片,忽然轻笑出声 —— 或许,这便是他一直在寻找的 “古今合璧”: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如盐入水般的融合。

陈浩然独自坐在化妆间,望着镜子里的烟熏妆,忽然伸手抹去眼角的亮片。他想起苏明远在舞台上挥毫的模样,那支狼毫在他手中竟比任何麦克风都更有力量。“或许......” 他对着镜子轻声说,“我该去买支毛笔了。” 话音未落,助理推门进来,手里拿着本《声律启蒙》:“陈哥,咱们要不要也试试古风?”

练习室的钟敲过十二点,苏明远吹灭台灯,任由月光照亮手中的革带。云雷纹在暗中若隐若现,他忽然想起庆朝太庙的地砖,上面的纹路竟与这革带如出一辙。窗外的蛙声渐起,他摸了摸腰间的玉佩,只觉古今的月光在此刻交汇,照见的都是一颗颗向学、向上的少年心。

这一夜的练习室,有人在临帖,有人在改歌词,有人在擦拭狼毫。而苏明远则铺开宣纸,用荧光墨写下:“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 笔锋落下时,窗外的流星划过,竟像是千年文脉在今夜写下的注脚 —— 在这个钢筋水泥的时代,总有人愿意守护心中的明月,让古老的智慧在青春的土壤里,长出新的枝桠。

彩排当日,演播厅的聚光灯在苏明远的水袖上流转,他望着舞台中央的巨型青花瓷瓶道具,忽然想起庆朝官窑的开窑仪式。那时候,匠人们会焚香叩首,祈祷土与火的交融能诞生惊世之作,而此刻,他手中的铜铃铛正随着心跳轻响,恍若匠人手中的陶泥刀。

“苏哥,吊威亚的绳子像不像‘雨过天青’的釉色?” 组员阿琳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抬头望去,威亚绳被染成淡青色,在灯光下泛着幽光,竟与他腰间玉佩的云雷纹相得益彰。“此绳可称‘天青索’,” 他轻笑一声,“待吾等‘乘索而上’,便如古人‘羽化登仙’。”

编舞老师忽然冲上台:“吊威亚的动作再柔美些!苏明远,你挥袖时要像拉坯匠人转动陶轮 ——” 话音未落,苏明远已借力腾空,水袖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腰间的铜铃铛 “叮铃” 作响,竟与远处编钟模型的音效完美契合。小张在台下惊呼:“苏哥这是把‘拉坯’练成‘飞天’了!”

合乐时,阿琳忽然忘词,声音在 “宣纸上走笔” 处卡住。苏明远不动声色地用竹笛补上旋律,笛声中混入了《捣练图》里的捣衣节奏,竟让这段失误变成了意外的亮点。下台后,阿琳红着脸道歉,他却摆摆手:“古人奏曲,亦有‘忘机’之境,此乃‘大巧若拙’。”

陈浩然的 “炸裂组” 在后台试音,电子合成器的声响盖过了编钟的余韵。苏明远望着他们闪亮的机甲服饰,忽然想起庆朝的百戏班子 —— 那些吞火、走绳的艺人,也曾在街头用新奇技艺吸引目光。“或许古今之争,并无对错,” 他摸着水袖上的铜铃铛,“不过是陶泥与金属,釉色与霓虹的区别。”

舞台候场时,李芳忽然递来个小盒子:“试试这个,能让铜铃铛声更亮。” 打开一看,竟是现代舞台用的扩音磁贴。他愣了愣,想起林婉儿送的蓝牙音箱,忽然莞尔:“古人‘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此贴正合《劝学》之意。” 说着便将磁贴藏进水袖,铜铃铛的声响果然清越了几分,却又不失古朴。

大幕拉开,《青花瓷》的前奏响起。苏明远站在 “瓷瓶” 顶端,借着威亚缓缓降下,水袖上的铜铃铛与编钟共鸣,竟像是从瓷器深处溢出的千年回响。当唱到 “天青色等烟雨” 时,舞台后方喷出干冰云雾,他趁机挥袖 “拨云”,露出身后的水墨屏风 —— 那是组员们连夜绘制的《雨过天青图》,墨迹未干处,竟与他的水袖动作浑然一体。

副歌部分,小张的吉他突然加入古筝扫弦的音效,苏明远闻音而舞,水袖翻卷间,磁贴的扩音效果让铜铃声穿透全场。观众席上,小陈举着竹简灯牌惊呼:“苏哥的铃铛声里有《将军令》的气势!” 而评委席上,音乐导师王教授频频点头:“这是把‘八音克谐’的古训,用现代技术重新谱了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