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不忙:"皇妹有所不知。萧砚舟这两年洗心革面,在临江府连中小三元,是凭真才实学取得会试资格的。"
他转向皇帝,"父皇若不信,可派人去礼部查证。"
皇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昭阳公主:"你是如何知道萧砚舟回京的?"
昭阳公主一时语塞:"这...京城都传遍了..."
朱长治眼中精光一闪:"皇妹可知道这流言从何而起?"
不等她回答,他就继续道,"儿臣倒是听说,前几日萧砚舟在丰乐楼与礼国公家的范文程起了冲突。那范文程与萧家庶子萧砚水交好,两人一首嫉妒萧砚舟的才学..."
昭阳公主脸色变了变。她虽然刁蛮,但并不傻,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
皇帝看了看女儿,又看了看儿子,忽然意味深长地笑了:"长治啊,看来你很看好这个萧砚舟?"
朱长治正色道:"回父皇,此次儿臣回京正是与萧砚舟同船而行。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儿臣发现他绝非外界传言那般纨绔不堪。"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赞赏之色,"此人实乃天纵之才,不到两年就能从白身考取举人,这等才学,绝非寻常人能及。"
昭阳公主闻言,不屑地撇了撇嘴:"三哥莫不是被他蒙骗了?那个纨绔子能有什么真才实学!"
"皇妹,"朱长治转头看向昭阳,语气笃定,"你若不信,大可亲自一见。如今的萧砚舟早己脱胎换骨,与两年前判若两人。"
皇帝若有所思地捋着胡须,眼中精光闪动:"哦?能让朕的皇儿如此称赞,看来此人确有可取之处。"
他放下朱笔,语气缓和下来,"既然如此,此事就此作罢。若萧砚舟真如长治所言,朕倒要看看他在会试中的表现。"
昭阳公主不甘心地绞着手中的帕子,却也不敢再反驳。
她偷偷瞪了朱长治一眼,小声嘟囔道:"我倒要看看,他能考出什么名堂..."
朱长治微微一笑,拱手道:"父皇圣明。儿臣相信,萧砚舟定不会让您失望。"
皇帝点点头,重新拿起朱笔,却又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不过长治啊,你也要记住,看人不能只看才学,更要看品性。"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朱长治恭敬行礼,眼中却闪过一丝深思。
他知道,父皇这话既是提醒,也是在暗示对萧砚舟的考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