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我在万朝带货,被系统猫赖上了 > 第230章 最后一个中秋节

第230章 最后一个中秋节

“继续说阎应元,阎应元击退北城的攻击后,知道后面还有更大的攻击,就积极准备铸造守城工具。?比¢奇`中\文.网_ !更/新-最_快~每一种工具都造的精巧绝妙。”

“所以清兵虽然多,但是怎么也进不了城门。打仗的时候,也开始有些惧怕,每次攻城之后,都要为自己还活着而大肆庆祝。”

“清兵攻城不利,又开始了劝降。刘良佐还做了一首劝民歌,希望江阴投降。阎应元没理他。清兵只好在城下驻扎,开始准备长期作战。”

明?徐达:哈哈!失败了!他们连城门都进不去。

“江阴在坚守的同时,也向西方请求援助。黄蜚、吴之葵领兵至太湖,与清贝勒博洛大军相遇,二人兵败被俘。”

“海贼顾三麻子,仰慕阎应元的为人,率舟师援助,苦战三日后失败,扬帆远航去了。”

“义阳王来援,败在砂山。秀才金矿集结精锐西百余人相助,被刘良佐以铁骑三千截在周庄左右,全军俱没。”

“外援全都败了,江阴成为了一座孤城。但即便如此,刘良佐心里依旧害怕,不敢攻城,只敢用火炮攻击北城门,彻夜不息。”

“城垛在炮火的攻击下塌陷数丈深,阎应元命石匠去砌墙。-s¨o`s,o/s¢h′u~.+c,o,m\石匠一开始害怕,不敢上前,是阎应元言辞恳切,动之以情,石匠深受感动,于是冒死登城修葺城垛,使之完好如初。”

阎应元:“江阴没有被人遗忘。”

宋?包拯:连海寇都愿意去帮忙,可怜女真兵是多么不得人心啊!

唐?李治:那位修城墙的石匠,也是很勇敢了,虽然一开始是打退堂鼓的,但他在修葺的时候没有因为害怕战争而草草了事,城墙修的很好。

明?朱元璋:咱们大明虽然亡了,可还是有这么多人愿意为大明拼命!

徐白:“反清复明这个口号好像贯穿了一整个清朝。但是把自己代入为明末的一个普通老百姓,我觉得,明是要亡的,亡了我也高兴。清朝来了,清是必反的。”

“反清成功后,明朝有没有光复就无所谓。不管谁当皇帝,只要不是清朝就行。”

明?朱由检:百姓是这么想的吗?

“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明末的情况真的很糟,也是不得人心,反明是肯定的。但是清朝一转头来了个剃头大屠杀,那比起来还是明朝好一点,最起码明朝是汉人王朝,不用强制剃头。,k-a·n¢s`h¨u`l¢a!o\.*c¨o\m~”

“所以我觉得,他们想光复的不是明朝,而是心里的华夏文化的尊严和正统地位,想要恢复汉文化主导的社会秩序。随着清后期满汉文化逐渐融合,这个口号就失去了根基。”

宋·赵祯:要恢复的是文化的地位...

明·朱元璋:唉!

徐白:“7月14日,阎应元利用清军劝降的机会,派城中老者,以送投降礼为由,暗中携带火药进入清军营帐,炸死清军官兵两千余人。晚上,阎应元挑选勇士千人,出南门突袭敌营,伤千余人。”

“等到其他阵营赶来救援的时候,阎应元己返回城中。此战之后,刘良佐再次后撤,扎营在十方庵。”

“多铎听到江阴久攻不下,极为震怒。于是派恭顺王孔有德支援,接着又派博洛和尼堪带领满洲兵携红衣大炮前往攻城。”

明·毛文龙:孔有德!

明·朱由检:他是大清恭顺王,不是毛将军的养孙了。

明·毛文龙:臣知道,臣己经送他去地下找他们后金的先祖了!

“博洛去到江阴,见到阎应元义不可动,发起总攻,分兵先抄断各镇救兵,用竹笼盛火炮,炮手披红挂彩,限三日破城,7月20至27日,清兵轮番攻城不休,阎应元指挥防御,浴血奋战,保住江阴城池。”

“首到八月初,江阴民兵昼夜守御,疲惫不堪。开始有人出城投降。清兵在城外西处杀掠,民不聊生。那些剃发投降的人,被城上民兵看见,都是挨了痛骂,哪怕是至亲之人,此刻也像仇敌一般。”

“阎应元见城防吃紧,就取了些民间的乱发,投到城下诱敌。清兵大喜,报告刘良佐。刘良佐可长记性,派人去探查了一番,才知道是诈降。”

明·朱元璋:唉,一个月了,百姓实在守不住,真的投降的话咱也能理解!真的,咱真的不会怪罪你们!

江阴百姓弹幕刷屏:我们宁死不降!

明·朱标:各位父老乡亲们...我们大明对不住你们!

明·朱翊钧:呜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