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位徐述夔,他著有诗集,诗中有‘明日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等句字,就觉得他是反清势力。′5_4¢看/书¨ ,免.费+阅·读*徐述夔当时己死15年,仍然被剖棺割首悬于城门示众,其两个孙子以收藏逆诗罪论斩。”
明·朱元璋:朕cao了!那岂不是把人都逼的不敢说话了!
清·弘历:我就问你们,要是你们遇上这些,你们杀不杀?尤其是你朱元璋,你也没少干!
徐白:“对没错,朱元璋也有,因为自己的出身问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与士大夫阶层存在文化隔阂,担心文人们会利用文字对其出身和过往进行隐晦的讥讽或诋毁,曲解了很多文字意思,也搞文字狱,杀的人也不在少数!得严厉批评一下!”
“你们作为一国之君,本应广开言路,但是却封住了自己的耳朵,戳瞎了自己的眼睛,内心自卑又多疑,把文人笔下的字句歪曲解读,给人家罗织罪名!”
“让他们不敢抒发真实情感,不敢褒贬时事,只能写些歌功颂德、内容空泛的文章。文化的活力被扼杀,社会氛围变得压抑死寂。文字在你们那,成了随意定罪、草菅人命的理由!”
“朱元璋陛下!你己经不是元末的农民,己经是大明的皇帝了,需要转变一下你的思想!要是不改,你还是会被后人骂死的!”
明·朱元璋:唉咱知道了,徐姑娘这番话说的真的有点让朕红...标儿你可一定要监督咱!
明·朱标:儿臣遵命!
武周·武则天:你们这心胸还不如朕呢!
唐·李世民:其实越这么做,越适得其反,文人百姓都不敢说话,这不是一种悲哀吗?那魏征岂不是在你们那早就死了千八百回了?
唐?魏征:陛下对臣还是挺好的,但是能别拿臣举例子吗?
“雍正朝还有一件,知名度比较高的,当事人叫徐俊。+看′书¢君* ¨最.新¨章?节*更\新`快.雍正八年,有人告发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错写成‘狴’字,雍正见后,就认为徐骏存心诽谤,下令将其革职。”
“后来,又有人举报他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句,雍正就认为这是存心诋毁朝廷,因此把他斩首。”
唐·李白:这诗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吧?感觉就是随口一吟!
清?胤禛:他故意写错字?难道不是诽谤朝廷,挑衅我们的事实吗?
唐·白居易:这...我要是在清朝,光那长恨歌就够砍十来次头了吧?
唐·杜牧:我也得被砍头,死了还要被挖出来...
明·吴承恩:我估计得被挂在城门上示众了...
宋·陆游:我们要是在清朝,就凭那诗词小说,城门都得挂满吧!
秦·李斯:这tm到那连话都不敢说了...
汉·贾谊:这谁还敢去写东西啊!不怕被杀吗?嘶..我的陛下真好!
“吴承恩大作家,你也得亏是没有生在清朝,你的西游记是被禁过的啊,因为大闹天宫。\j*i?a,n`g\l?i¨y`i*b¨a\.·c`o¨m¢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禁书。尤其是水浒传,因为内容写的是农民起义的,他们害怕这种思想深入人心,不利统治,从顺治朝开始,就一首抵制水浒传,到了同治年,朝廷还诏令天下查禁焚毁。”
明·罗贯中:卧槽了!我老师的书!这是我和我老师一起写的名著啊!
明?吴承恩:幸好幸好,应该是知道书的人太多,禁也禁不完,流传下去了!
“还有汤显祖的牡丹亭,人鬼爱情违反礼教,禁书。还有几位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的著作,因为里面带了夷狄,说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等等,跟清朝理念不符,统统都是禁书!”
宋·朱熹:这种也要禁!
唐·孔颖达:文化的灾难!真是无端遭灾!
秦·扶苏:牡丹亭也要禁!多有意思的戏本子!
唐·李商隐:难道在清朝写东西只能夸朝廷的好吗?那不就是掩耳盗铃?
秦?嬴政:怪不得思想禁锢了!
“虽然清朝政策如此,但是文人们的创作从来没有停止过。”
“小说代表,曹雪芹的《红楼梦》,这是西大名著最后一本,写的是贾史王薛西大家族的兴衰史。还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内容都是狐仙鬼妖什么的,开对当时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