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你们那时候,经济水平低,没有市民阶层,也就文学传播的载体。?*天/禧|\小·=说§@网$ ,;追-\最?新%章?-节§#3所谓酒足饭饱思淫欲,基本生存没满足,是不会去想其他杂七杂八的事。”
秦·扶苏:原来是这样,这一次不一样了,我们大秦有了笔墨纸砚,文化传播只会更快!
“那你们加油,争取搞一个主流出来。”
“汉朝最主流的,就是赋了。咱们的猪猪就特别喜欢赋。汉赋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西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一般以前两个为主。”
汉·刘彻:没错!
汉·刘询:武帝陛下自己还写了篇《李夫人赋》
汉·卫子夫:哦?李夫人?
汉·刘询:咳咳,美连娟以修嫭兮,命樔绝而不长...
汉·刘彻:嘘!别说了,朕不认识李夫人。
汉·刘启:子夫啊,不要放在心上,朕回头私信好好骂骂彻儿!
“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汉高祖初年到武帝初年。`[-我?的,书?|城@/′ @免)?费a*阅?:°读#大汉初定,儒家思想尚未占据统治地位,文化政策相对宽松,一改秦代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做法。所以使战国后期兴起的赋体文学,能够有机会融合南北的文明成果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仍是继承《楚辞》的传统,内容大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知识在形式上初步有所转变。这时较有成就和代表性的人是贾谊。”
“贾谊写过一篇《吊屈原赋》,那时候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以屈原自比,来抒发自己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赋中采用了骚体的形式,句式灵活多变,富有节奏感和韵味,情感表达强烈。”
“让你们看看原文。”
汉·刘恒:不满?
“贾谊多次给你上书,提出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等建议,没有被完全采纳。在这种政治环境下,贾谊怀才不遇,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汉·贾谊:陛下,臣只是发了个牢骚,陛下不用当真。
汉·刘恒:朕明白的,其实你说的朕也有想过,只是当时形势复杂,朕没有办法,才将你贬黜。′鸿?特¨小\说_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第二个阶段是猪猪开始,到东汉中期。汉武帝时发展鼎盛,经过前期辞赋家们的努力,以南方楚辞体与北方流传的以铺叙风物为特征的杂赋结合起来,在枚乘、司马相如等人手中建立起一种新型文体——大赋。”
“这一时期,汉朝经济大发展,成为了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大一统帝国。皇帝们需要一种宏大文体来歌颂皇权、彰显帝国威严,汉赋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
“加上猪猪比较喜欢这方面,办了太学吸纳人才,还招纳了许多文学侍从之臣在自己身边,提倡辞赋,所以有大量歌功颂德的作品。”
“司马相如,就是汉代大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子虚赋、上林赋是他的著名的代表作。写的都是宫廷宏伟的景象,还有天子出猎的壮观场景。咱们挑一篇看,看看上林赋。”
汉·司马相如:哦吼,我是代表。
“虽然站在卓文君的角度来看,你也算是个半个渣男,但是文学上还是有成就的。”
汉·卓文君:唉,终究是错付了!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西海求其凰,不知司马相如你可还记得这句词,可还记得我与你私奔之时,家徒西壁的样子?
“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不好意思,气氛到了,唱起来了!这一般在结婚的时候放的歌。”
“还有猪猪自己的李夫人赋,西汉末年著名的赋家杨雄的西赋,不过时间都在末年了,内容嘛肯定不是跟司马相如的一样,里面讽谏成分明显增加,艺术水平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段落的描写和铺陈相当精彩。”
“还有班固,他是东汉前期的著名赋家。代表作《两都赋》,在体例和手法是模仿司马相如的,是西汉时期大赋的继续。但是描写的对象不只有宫苑游猎,而是扩展到了整个帝都的形势、布局和气象,跟前面的相比,更加实在一点。咱们看看原文。”
东汉·刘秀:东汉的都城不在长安,在洛阳。
汉·刘彻:这个比较,总感觉在骂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