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魏忠贤,没有及时填补宦官的空缺,导致文官占主导地位,没有办法筹措军饷,使明军战力大为削弱。”
“你还记得,朱由校嘱咐你的话吗?”
朱由检:“当然记得,皇兄说,吾帝当为尧舜,善待中宫。”
“还有嘞?话可不能记一半啊!”
朱由检:“还有...让朕想想,噢对了,皇兄说,魏忠贤可用!”
“那你为啥要杀他?”
明?朱由校:完了完了,魏忠贤死了,钱就扣不出来了!朱由检你个傻瓜,榆木脑袋,是不是被那帮文臣牵鼻子走了!
“魏忠贤的位置这么重要吗?”
“土木堡之变,加速了明朝文官集团的崛起。到明中期以后,文官集团己经极为庞大。而因为朱厚熜时期的大礼议事件,皇权与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开始迅速加剧,甚至发展到了对抗的程度。
宦官崛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皇帝虽然是一国之主,但庞大的文官集团不仅掌控朝政,更是对皇帝的衣食住行,乃至私生活都严重干预。更有甚者,还有怀疑说弑君的,因为皇帝好武不受文官掌控。”
明·杨廷和:污蔑!
明·徐阶:这是对我们士大夫的污蔑
朱厚照:皇帝好武,不受掌控?徐姑娘是在点我吗?难道我就是那个被怀疑是文官害死的皇帝。
明·朱元璋:这个朱祁镇!咱大明的腰被他生生折断了。
“这文官又态度极硬,典型就是海瑞,有抬棺死谏的故事流传后世。皇帝只能通过重用宦官来与庞大的外臣对抗。到了中后期党争极为严重,尤其是东林党崛起之后,他们和齐党、楚党、宣党等党派相互争斗不止。有些处于劣势的官员,就聚集于宦官门下,进而形成阉党,与东林党相互抗衡。”
“魏忠贤虽然形成了极为庞大的阉党,但这一切都源于魏忠贤深受朱由校的宠信。宦官权力来自皇权,阉党也就只听最大的太监。也就是说,阉党就是保皇派。
阉党的头头魏忠贤倒了,那么曾经饱受压制的文官集团便会迅速扑上去,对残余的阉党进行打击。然后文官便又是一家独大。”
朱由检:“朕明白了,意思就是说,朕把自己的羽翼折掉了.....可在之前,朕明明听人说阉党为祸朝廷,而且魏忠贤跟朕也不是一条心,朕一开始还怕他给朕下毒,所以每天吃的饭都是自己弄的。”
“不是不让你杀魏忠贤,你杀了他好歹找个能支棱起来的顶替他的位置。皇帝不是要平衡各方权力嘛,不能只听文官一家的。”
“还有就是,对官员要求过于苛刻,一旦出现问题就严厉惩处,这让官员们都害怕承担责任,不敢有所作为。因为军饷收不上来,你增加赋税,让本就不富裕的百姓雪上加霜,加剧了社会矛盾,使得民怨沸腾。”
“你对将领们也是如此,在将领们还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情况下,就催促他们出战,导致一些战役失利。比如在松锦之战中,洪承畴主张稳扎稳打,但朱由检却认为洪承畴拖延时间,耗费军饷,不断催促他进军,结果洪承畴被迫出战,被清军包围,最终惨败,明朝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
洪承畴:这不是跟大唐的哥舒翰一个死法吗?真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