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称职的。
限制官员滥进,限制中上级官员的特权,防止权贵子弟垄断官位。
慎重选择地方长官,严格依照政绩升迁,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奖励能员,罢免不才。
改革科举,从重诗赋改为重策论,保证录取的学生都有真才实学。
还重新规定了官员按等级给公田,使他们有足够的收入养活自己,防止贪赃枉法。”
“在农业方面,加强农桑立法,把农业的好坏作为考察官员的重要内容。
范相还主张合并户口少的县,减少其他人的徭役。还主张裁减朝廷的奢侈消费,做饭均赋税,宽徭役,减轻人民负担。”
“在军事上,范相公主张恢复府兵制,但是因为辅臣反对,没有实行。”
“还有厉行法治,提出今后颁布条令要事先详议,审议后在颁布天下。推行之后必须遵守,不得随意更改。
落实朝廷惠政,要求朝廷必须要取信于民,如果有人拖延违反赦文推行,就要从重论罪,还要派遣使臣监督。”
范仲淹:“徐姑娘,这些政策在之后推行的过程中是否有什么问题,才导致失败的。”
“问题倒是没有,后面失败是因为步子迈的太大了,没有章法,再加上赵官家没有坚定的站在你们身后。
跟赵官家提个醒,改革这种事情,就得像秦孝公支持商鞅那样,中间不能犹豫,不然半途而废,不仅会害了你的臣子还会把局面弄得更糟。
还有,皇帝不能太宽仁,该杀人的时候还是要杀人的,别把你们不杀士大夫这一条来当借口,你既然都决定要改革了,对于阻挡你改革的人,就要好好查查,查到什么犯罪事实,就要按法办他,千万不要有恻隐之心。”
汉?刘彻:做皇帝怎么能宽仁呢?你要压的住你的臣子们啊。
汉?刘恒:彻儿说得对,不能让你的臣子们拿捏住了,这事朕有经验,不能让大臣们看穿你的心思,而且你要有魄力一点。
明?朱元璋:杀伐果断一点。你看咱,就没有人敢在咱的脸上蹦哒,你就是太好说话了。
明?朱棣:爹您也不能那么狠说一不二的,不然在您的威压之下,都没人敢跟您说真话了,谏言都不敢有。
明?朱元璋:咱知道要你说,咱还有咱的标儿呢。
宋?赵匡胤:赵祯,好好学学其他皇帝
赵祯看着公屏上的发言,自己太好说话了吗,可我也不是别人说啥都信的啊。
“朕明白了。徐姑娘,刚才说朕会害了自己的臣子,是谁?范仲淹吗?”
“新政最后演化成了朋党之争,你也开始怀疑范相公是不是在结党,但最终也没有对这个言论做出反应。新政的主要官员都被外放,范相公一路被贬,最终在贬谪路上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