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酒店房间,明远将张雅给的照片复印件摊开在床上。,3/3.k?a¨n~s_h,u¨.\c`o-m_午后的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来,那些泛黄的影像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他拿起那张"三剑客"合影,仔细端详周志恒的面容——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笑得温文尔雅,与张建军阳光硬朗的气质形成鲜明对比。
"淑华的初恋..."明远喃喃自语,手指轻轻抚过照片上母亲年轻的脸庞。她站在两个男人中间,头微微偏向张建军一侧,但眼神却似乎与周志恒有着某种默契的交流。
明远翻到照片背面,"清华计算机系89届毕业留念"几个字下面,还有一行几乎被时间抹去的小字:"剑客永不离散"。这行字的笔迹与淑华日记中的不同,更加刚劲有力,像是出自男性之手。
手机突然震动,打断了明远的思绪。是北京同事王磊发来的消息:"老总问你什么时候回来?那个城中村拆迁的专题还等着你跟进呢。"
明远这才想起自己已经请了一周假。他回复道:"再延长三天,有重要家事。"然后犹豫片刻,又补充:"帮我查个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89届毕业生周志恒,后来可能移民加拿大了。"
王磊很快回复:"记者职业病又犯了?行,我帮你问问教育口的同事。"
放下手机,明远的目光落在铁盒里的黄铜钥匙上。钥匙上的标签除了"银行"二字外,还有一个模糊的数字"217"。这是保险箱号码吗?深圳哪家银行会使用这种老式钥匙?
他决定从最有可能的地方开始——中国银行。打车来到最近的分行,明远向大堂经理出示钥匙并说明来意。
"这种钥匙确实是我们银行早期保险箱使用的,"经理仔细检查后确认,"但现在已经升级换代了。您知道是在哪个支行开户的吗?"
明远摇头:"这是我母亲的遗物,她二十多年前就去世了。"
经理露出为难的表情:"没有开户信息和授权文件,我们无法让您查看保险箱。即使是直系亲属,也需要死亡证明、继承公证书等一系列文件。"
明远理解地点点头,谢过经理后离开。站在银行门口,他思索着下一步。如果走正规程序,他需要回北京准备各种证明文件,再返回深圳办理。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一周时间,而他剩下的假期已经不多了。
正当他犹豫时,手机再次响起。是一个陌生号码。
"是明远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的女声,"我是晓芸,林晓芸。"
明远一时没反应过来:"抱歉,您是..."
"张雅给了我你的联系方式。我看到你在找淑华的老照片?我是她大学室友。"女声解释道。+天.禧·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_
明远瞬间精神一振。这就是照片背面提到的"晓芸"!"林阿姨您好!是的,我正在了解我母亲过去的事情。"
"我现在在深圳,退休后搬来和女儿一起住。"林晓芸说,"如果你有空,我们可以见面聊聊。三十年了...我有很多关于淑华的故事可以告诉你。"
两人约在福田区的一家茶馆见面。明远提前半小时到达,选了个安静的角落。当林晓芸出现在门口时,他一眼就认出了她——虽然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照片中那个圆脸女孩的影子。
"你和淑华真像,"林晓芸坐下后的第一句话就让明远心头一热,"特别是眼睛和下巴的轮廓。"
"您能告诉我关于我母亲的事吗?任何细节都好。"明远迫不及待地问。
林晓芸轻轻搅动着茶杯,眼神飘向远方:"淑华是我们系的才女,编程比赛总是拿第一。但她从不炫耀,反而经常帮其他同学debug代码。"她顿了顿,"特别是周志恒的。"
明远立刻竖起耳朵:"周志恒?他和淑华..."
"他们是高中同学,一起从武汉考到清华的。"林晓芸露出怀念的微笑,"大一那年他们就在一起了,是系里公认的金童玉女。志恒温文尔雅,淑华聪慧内敛,两人性格很配。"
"那后来为什么..."明远欲言又止。
"张建军出现了。"林晓芸叹了口气,"大二那年计算机系重组班级,他们三个分到了一起。建军是那种天生有领袖魅力的人,热情开朗,运动好,很快就和志恒成了好朋友。"
明远可以想象那个场景——年轻的张建军如何用他的阳光活力吸引着周围的人,包括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