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今天来唐王府见父亲另有要事,劝说刘文静之事只能改日找机会再说。*x/s~h·b-o?o!k/.\c?o-m′
想到此处,李世民当即按捺住心中杂念,恭恭敬敬躬身对着父亲李渊行了一个大礼,口中恭敬道:
“孩儿见过父王。”
“呵呵,是世民呀,不必多礼。”
李渊看着眼前毕恭毕敬的次子,抚须呵呵一笑,心中却是忍不住闪过一丝得意。
看来自己之前一番敲打还是有效果的,至少让眼前的次子认清了现状,知道他们李家的兵马该听谁的。
“谢父王。”
李世民拜谢过李渊,随后垂手站到一边,静静等待着李渊发话,看得一旁的刘文静不由一阵错愕。
这怎么跟自己认识的二公子大不一样呀,他之前何时在父亲面前如此毕恭毕敬过。
李渊看着神情谦恭的次子,内心是越看越欢喜。
毕竟在他看来,这才是一个儿子该有的模样。
一想到这些,他的语气也不由和蔼了几分:
“世民,听府里的下人说你有要事要见我,不知所为何事呀。*y_d¢d,x~s^w?./c_o?www. ”
李世民先是再次躬身施了一礼,而后才缓缓开口道:
“想必父亲已经听说了秦昇只身前往江都与丹阳公主完婚之事,猜到杨广已经因为秦昇功高震主,对他起了猜忌之心。”
李渊看着次子,语气略微冷了下来:
“你不会是打算劝说为父派人去拉拢秦昇,让他重新为我们李家效力吧。”
“父王误会孩儿的意思了。”
李世民见父亲误会自己的意思,连忙解释道:
“儿臣的意思是,既然杨广对秦昇产生了猜忌之心,我们何不设计加深杨广的猜疑,让他跟秦昇两人反目成仇呢!”
“哦,世民,你倒是说说看,你打算如何加深杨广对秦昇的猜疑?”
一听次子不是来为秦昇求情,李渊顿时便来了兴趣,当即追问李世民打算如何使计。?五-4¨看_书\ ^已.发′布\罪¢辛?蟑?节^
李世民淡淡一笑:
“父王可记得李浑和鱼俱罗因何而死?”
听次子提到李浑这个名字,李渊后脊背不由一阵发凉。
大业十一年,京城突然流传一首奇怪的谶语,曰:
“日月照龙舟,淮黄水逆流。
扫尽杨花落,天子季无头。”
杨广听说这首歌谣顿时大为震怒,当即找来方士为他解谶,得知谶语的意思是杨氏江山将亡,将由李姓天子取而代之。
时值天下大乱,杨广对此自然是极为惶恐和不安,恨不得杀尽天下李姓之人永绝后患。
恰逢他最为宠信的权臣宇文述和右骁卫大将军李浑有仇,便污蔑李浑就是谶语中的那个李姓之人。
杨广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最终下旨诛杀李浑、李敏等宗族共计三十二人,其余族人不论男女老幼皆发配岭南。
李渊虽然没有受到李浑之事的牵连,但同为李姓的他自然也吓出了一身冷汗,一连几天都睡不了一个好觉,生怕下一个被满门抄斩的就是他们这一脉。
至于鱼俱罗,则是因为相表异人,目有重瞳,有帝王之相,被杨广以兵败为由斩首于市。
想到李浑和鱼俱罗之死,李渊瞬间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忍不住脱口而出道:
“吾儿的意思是,可命人编造谶语在江都城的街头巷尾传唱,从而加深杨广对秦昇的杀心,甚至让杨广对秦昇起杀心,从而借杨广之手除掉秦昇这个心腹大患。”
“父王英明!”
李世民再次躬身向李渊行了一礼,口中称颂父王的英明,随后笑着补充道:
“不过以孩儿对秦昇的了解,他从来都不是一个束手就擒的人,若是杨广真要对秦昇动手,那最终吃亏的一定是他自己。”
“无妨无妨,只要能让他们两个狗咬狗自相残杀,对我们李家的大业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听到只要编造出一个所谓的谶语便可让杨广和秦昇反目成仇,甚至自相残杀,李渊心情不由一阵大好,随即又有些奇怪问李世民道:
“可我记得你不是一向视秦昇为知己吗?之前还特意托亲兵送给他一枚玉佩做为新婚的贺礼,如今怎会想出如此毒计来对付他呢?”
“因为孩儿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