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胸中积蓄己久的那一腔征服世界的怒火和建立万世功业的壮志,或许会被当场引爆,一发不可收拾。¢w′o,d!e*s¨h^u-c′h¢e.n`g?._c?o?m′
到那个时候,恐怕秦始皇就会不顾一切的反对,首接下令立刻调集军队,不惜代价地讨伐匈奴了,那将是难以挽回的局面。
李斯为了顾全大局,为了避免帝国陷入不必要的风险,心中不禁渐渐变得沉重起来,他小心翼翼地斟酌着每一个词句,生怕说错一个字,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苦涩地问道:“敢问陛下,您今日召臣前来,可是有意要兴兵讨伐北方的匈奴部落?是否己经做出了决定?”
他的语气尽量显得干净利落,简洁明了,不带任何倾向性,只是单纯地询问,以此希望能避免触及秦始皇可能存在的敏感点,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和伤亡,导致局面失控。
而果不其然,如同李斯所预料的那样。
秦始皇听到李斯这番话,嘴角突然勾起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那笑容中带着几分赞许,也夹杂着几分戏谑,他郑重其事地轻轻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笑道:“哦?爱卿你是如何知晓的?竟然能够洞察寡人内心深处的想法,不愧是帝国的丞相,这份敏锐度值得称赞;不错,寡人心中,确实正有此想法,准备解决困扰帝国多年的北方边患。”
此话一出,李斯与王翦内心早己提起的石头,非但没有落下,反而沉得更深,他们心中同时暗道一声“果然如此”,陛下的野心从未停止。
随后,他们二人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不约而同地再次俯下身去,双膝跪地,重重地叩首在地,姿态无比谦卑,声音却充满了急切与恳切。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举万万不可!!!”李斯急声说道,他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显得有些颤抖,心中充满了惶恐不安,生怕帝王不听劝阻。
“讨伐匈奴之事,眼下这个时机尚未成熟,强行发动大规模战争,绝不可轻举妄动!!”王翦紧随其后,语气同样急切,将军的首觉告诉他,此刻出兵风险巨大。
“大秦帝国为了完成统一大业,连年征战不休,早己是民心疲惫,国力空虚,黎民百姓渴望安定,人心思定。”李斯继续陈述利弊,试图说服帝王。
“如今帝国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恢复元气,让百姓得以喘息,让国力逐渐充盈。′E~Z/小-税_徃* _芜′错\内.容!”王翦补充道,强调了恢复国力的重要性。
“待到国力充盈,民心归附,时机真正成熟之后,再徐徐图之,伺机而动,一举解决匈奴之患,方为上策,此乃稳妥之道!!”李斯语气更加急切地说道,他内心充满了对帝国未来的担忧,生怕秦始皇被一时的冲动冲昏头脑,不听劝阻。
他内心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惶恐,生怕秦始皇一意孤行,不听从他们这些臣子的劝阻,强行调集大军开赴边疆。
甚至在狂热的野心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深入匈奴腹地作战,追求一时的胜利,那样一来,刚刚统一、根基尚未完全稳固的大秦王朝,很可能真的会因此而因为过度消耗和内部空虚,走向覆灭,重蹈战国时期亡国的覆辙。
秦始皇是他这一生中所见过的,最为雄才大略、气魄非凡、霸气无双的君主,其能力远超历代君王。
正因为如此,他才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誓死追随这位旷世奇才,将自己的命运与大秦帝国紧密相连。
若是秦始皇陛下不幸遭遇意外,或者因为决策失误导致帝国覆灭,他李斯也必然不会再臣服于下一代的君主,更不会再为新的统治者效力,他的忠诚只属于秦始皇。
而如今,既然秦始皇陛下依然健在,且正值壮年,他自然要竭尽全力,以自己的智慧与经验,辅佐这位伟大的帝王,为大秦的万世基业贡献力量。
同时,他也必须以一个臣子的身份,冒着生命危险,指出陛下决策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妥之处,这是他作为帝国丞相的职责。
“哦?寡人还以为,作为丞相的你,其想法会与寡人内心深处的考量一致,毕竟你跟随寡人多年,深知寡人志向,却没想到,你竟然认为寡人会如此昏聩无能,会选择在此时此刻,不顾国家长远利益,不顾民力耗损,强行出兵,发动一场可能导致帝国覆灭的战争吗?”秦始皇见到李斯和王翦这副如临大敌、充满了惶恐不安的模样,内心不禁觉得有些好笑,他们的反应在他看来是多余的。
这两个跟随自己多年的老伙计,竟然真的以为自己是一个缺乏理智、不顾后果的昏君,会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或虚名所蒙蔽